夏泉 康清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个深刻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昭示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擘画未来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我们应当从“三个深刻改变”的角度,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开天辟地”的重要影响。
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鉴往知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系统回顾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须把握好“大历史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这就要求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与全球风云变幻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聚焦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三个深刻改变”,以长时段、宽视野观察党史,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从而更加准确、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其百年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
首先,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中走来,百年党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概括我们党成立前的中国图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鸦片战争以降,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之下,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国面临着挽救民族危亡与实现国家富强的重任,然而地主阶级、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各种救国方案的尝试都失败了。随着俄国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觉醒,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进行了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从此,中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了坚强领导核心。
其次,中国共产党甫一成立,就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与压迫。我们党一经成立,就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努力推翻“三座大山”,争取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而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黑暗屈辱的前途和命运,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向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之路。可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党赢得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最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除了诞生不久的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整个世界基本上是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西方列强肆意蹂躏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此时的中国人民成为饱受列强欺侮宰割的“东亚病夫”。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致力于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投身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洪流,努力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因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个深刻改变”,对于深刻把握党的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我们深刻领悟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增强全国各族人民跟党走的历史自觉性、主动性。在建党前后的宏大历史背景中,我们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知道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能帮助我们探寻时代规律,洞察历史大势,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着眼于人民福祉、民族复兴,从50多名党员的政党发展成为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二是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历史和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从中华民族发展史来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民族劫难、民族危机,在20世纪初的民族觉醒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对自身前途、命运充满希望和必胜信念。
三是有助于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展现了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帮助我们深刻感悟到党为国家、人民、民族与世界进行的不懈奋斗、作出的伟大贡献,从而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了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气、骨气、底气。(2021-08-26)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历史系)
原文链接:http://m.cssn.cn/sylmx/sylmxtt/202108/t20210826_5355582.shtml
责编:李伟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夏泉 康清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个深刻改变”
相关推荐
-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慰问暨南大学援鄂抗疫一线党员代表
-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视察珠海校区 冀望校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打造“花园式校区”
- 【暨南主题教育进行时】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集体学习参观中共三大旧址纪念馆
- 方斯远:我国飞跃上诉的制度设计
- 张振江:美国:最大问题是政府,政治衰败是源头
- 暨南大学获批8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陈联俊:展现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 暨南大学结对帮扶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助力毕业生就业创业
- 我校新增4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我校新增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广东省中医药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启动仪式在暨南大学举行
- 我校在全省高校百部精品党课百名优秀党史宣讲员评选中喜获佳绩
- 全省高校唯一!暨大3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获评优秀
- 我校1项成果获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捐赠3000万!“暨南大学-康泰生物”疫苗产业研究院揭牌
- 【中华文化传四海】中华文化月系列活动启动 30余个文化展位展现中华文化精粹
- 学校党委荣获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
- 学校党委召开工作会议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广东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精神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集体学习会议 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界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03-14
- 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公布 暨南大学上榜 03-11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03-09
- 陈志平:书法的学术脉络和学科走向 03-09
高考招生
- 暨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