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验!2020届暨南大学毕业生“云答辩”
6月12日,暨南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生曾拓宇穿着正装,坐在家中电脑前,开始了毕业论文答辩。他通过视频连线,向答辩委员会报告了他的硕士论文《微信公众号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以大学生媒体WhatYouNeed为例》的主要内容、研究工作和成果。
当曾拓宇听到答辩委员会公布“经过讨论投票,一致同意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建议授予文学硕士学位”时,他咧开嘴开心地笑了。他感谢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三年来的陪伴,直言自己得到了一个最特别的毕业答辩。
(曾拓宇在家视频连线参加答辩)?
为减少疫情影响,保障2020届毕业生如期顺利毕业,暨南大学提前部署,周密规划,坚持“开学不返校、学位论文质量要求不降低”的原则,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论文答辩工作。不少毕业生体验了一把“云答辩”,直呼“难忘”“特别”“公正”。
提前预演全程录制 “云答辩”公平透明亦有质量
相较于线下答辩,“云答辩”更加公开、透明。在保证答辩流程及评分标准与线下答辩基本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答辩秘书全程录制视频,截取答辩屏幕,并做好相关文字记录,做到线上答辩可回溯、可复查,保证了线上答辩的质量,以及答辩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系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现场)
在正式答辩前,各学院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讨论学生论文提交、送审、预答辩、答辩的各个细节,制定线上答辩工作指引与答辩攻略,组织开展答辩预演,并对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相应预案,确保工作环节不减少,论文质量不降低。
如国际学院修订了《国际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细则》,对毕业论文各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制定了线上答辩工作指引和答辩攻略。体育学院为保证5月25日下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线上答辩工作顺利开展,当天上午便进行线上答辩平台的预操作和网络调试,对线上答辩流程进行预演。
(国际学院2020届CST专业论文答辩工作指引)
开通查重专门通道? 全球答辩一个也不能少
答辩前的论文查重工作对于毕业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但有部分境外的港澳台学生及海外华侨学生无法登陆知网查重论文。教务处及时关注到这一情况,与知网沟通,专门开设了适用于境外学生使用且安全性能好的查重检测系统,至今已帮助574名身在境外的毕业生完成了论文查重。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2020届夏季毕业生当中有两位外国留学生——来自俄罗斯的京娜、来自法国的谢美丽。考虑到时差问题,学院特别针对两位同学的时间进行组别安排和调整,提前与他们沟通确认网络信号是否通畅、软件使用是否顺利等问题,避免她们凌晨答辩或深夜答辩,保证答辩顺利开展。
曾宝玉是2017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泰国来华博士研究生。整个寒假,她都在泰国度过。在文学院预答辩通知发布后,学院研管办杨刘秀子老师主动联系了她,向她详细介绍了预答辩软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她完成研管办组织的“预演”。曾宝玉表示,这为她正式答辩做了充分准备。
(外国语学院答辩学生PPT展示)
“云招聘”也同步进行? 毕业生“各显神通”
一场毕业设计答辩汇演现场,有700多名观众在线围观:其中既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深圳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学界代表,也有来自政府部门、知名企业及媒体单位的业界专家。5月10日,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59名毕业生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毕业设计答辩。
“用人单位可以在线上观摩,通过答辩、提问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能力、挑选中意的人才,为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创造直接而良好的互动空间。”暨南大学新传学院网新专业方惠老师介绍道。
整个答辩过程约五个小时,借助网络实时会议软件、小程序实时投票等多种线上设备开展。毕业生也根据疫情状况及时调整了毕业作品设计,各显神通:有的拍摄短视频、制作文字冒险游戏,有的关注校园社会霸凌、儿童性教育等社会热点问题,有的借势推广岭南文化,主题和形式都更加丰富、多元、创新。
(网新专业毕业生毕设作品《雪崩》中的游戏人物群像)
校内导师耐心“云指导” 校外专家也来助阵
曾宝玉身在泰国,但和导师赵春利教授的“云沟通”十分密切和顺畅。论文撰写期间,曾宝玉得到了赵春利的耐心指导。她说,“如果没有赵老师的帮助,毕业论文的理论层面难以实现‘拔高’。”她对导师表示感激。
为确保学位论文高质量完成,各学院导师肩负起责任,认真指导学生论文,并与未返校的学生紧密联系。新闻与传播学院、理工学院等还聘请了校外专家共同参与答辩工作。
食品系聘请的校外专家表示,暨大食品专业研究生论文答辩的组织工作严谨、准备工作充分;答辩按规则有序进行,答辩的要求并没有因疫情而降低。
光电系物理系聘请的校外专家也感叹,暨大的答辩组织很好,答辩时间很充分,讨论也十分深入。希望学生毕业后不忘恩师、不负学校的培育,多贡献社会。
师生云上见? “线上答辩是一种别样体验”
“来,大家现在打开摄像头,我们先一同合照一张。”在毕业论文答辩现场,暨大护理学院本科毕业生终于互相“见面”了。随着“咔嚓”一声,一张特别的“大合照”便定格了下来。参与云答辩的师生们表示,这是一种新体验,一样充满仪式感。
(护理学院本科毕业生云合影)
外国语学院朱红强副教授表示,从往年的线下答辩转移到线上答辩,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答辩老师和同学通过网络上进行交流,的确感受到了科技给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我也感受到在网络的背后,毕业生们对待毕业论文的认真和严谨,尤其是在毕业答辩流程和答辩过程中,态度非常端正。
“线上答辩是一种别样的体验。”2018级光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吴师文说,答辩前有许多担心,也为不能线下答辩而感到遗憾,但最后进展很顺利,学校安排也很人性化,老师们会提前提醒,帮助我们测试网络、软件,做好充足准备。
国际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王洁汝说,答辩过程中,即使隔着屏幕,也不免会有几分紧张。但这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不仅收获了完成答辩的成就感,还获得了老师宝贵的意见从而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同时这也意味着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接近尾声。
资料来源:教务处、文学院、国际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体育学院
法学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华文学院、护理学院
采写:新闻中心 李伟苗 学生记者 李雅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新体验!2020届暨南大学毕业生“云答辩”
相关推荐
- 暨南大学第四十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三十七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召开
- 暨大附属学校:按规定时间开学 结合学生特点开展网络教学
- 最高奖励6万元!“攀登计划”在暨南大学结出累累硕果
- 暨南大学“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验室”入选首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 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校召开领导干部审计工作专题培训会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动员会
- 百余名金融学者暨南园热议“疫情背景下金融改革开放与风险防范”
- 我校举办系列活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
- 暨南大学医学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签约共建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
- 春节前夕校领导走访慰问老领导、院士及高层次人才代表
- 钟韵: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将令澳门展现全新发展姿态
- 我校获批2019年度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项目立项5项
- “思政+专业”实践育人出实效!我校项目入选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20年第十次集体学习会议 专题学习研讨海外统一战线工作
- 学校领导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党员和青年高层次人才
-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年会召开 推动课程应用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 我校召开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
- 暨南大学举行第六届本科课程新任教师教学竞赛决赛 推动教学方法与理念创新
- 第二十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在暨南大学开班
- 广州市委统战部与暨南大学签署校地合作备忘录
- 把握“双区驱动”机遇 暨南大学稳步推进大湾区专项建设工作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03-14
- 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公布 暨南大学上榜 03-11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03-09
- 陈志平:书法的学术脉络和学科走向 03-09
高考招生
- 暨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