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中科技大学 > 新闻公告 >

新闻学院社会认知课程三阶段收官

2019-10-30 0 新闻公告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

新闻网讯(通讯员 范雯宇)10月17日,新闻学院举办第三学期社会认知课程成果展示汇报会,向到场师生全方面、多角度、多形式展现了学院2019年社会认知课程的成果。副校长梁茜参加活动并指出,华中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需要一门很好的社会认知课程,社会认知课程作为新闻学院的品牌工作,可以向全校推广。


学院党委书记詹健在汇报会上指出,第三学期社会认知课程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让学生了解了国情社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学院党委副书记明玉柱汇报了三年来学院在社会认知课程方面的成果与展望。社会认知课程指导教师代表徐明华在发言中讲述了如何打造一支有凝聚力、有活力的社会认知课程团队,以及海外社会认知课程实践前后的工作开展情况,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学生代表管天浩说,当代大学生应当力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汇报会分为集中汇报展示和展厅参观两个环节,设置精准扶贫专题展示、“与共和国共成长”校友口述史寻访专题展示、专业延伸专题展示、社会观察专题展示和视频成果展播5个展厅。学院社会认知课程团队代表分为第一阶段社会认知实践、第二阶段基层认知实习、第三阶段出国交流研学和社会认知课程特色团队四部分进行汇报。汇报从“扎根中国大地厚植家国情怀”“ 深入基层媒体锤炼传媒技能”“ 深化国情教育开拓国际视野”“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四个主题展开,学生们纷纷讲出了社会认知过程中的收获和感触。



深入云南昭通扶贫一线,参与“农危改”工作后,新闻1801班本科生汪司晨说:“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实习实践1个月的新闻1702班本科生林楠在汇报中提到“作为未来党的喉舌接班人,我们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从专业出发,放眼世界,胸怀祖国”是参加英国剑桥研学团的广告1601班陈淳一回国后的感悟。主流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赴北京调研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研究生社会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得出了学术角度出发的初步结果。新闻学院和社会学院本硕博师生30余人,赶赴学校扶贫点云南临沧寻访华中大扶贫故事、调研高校扶贫机制,“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这是团队研究生代表李丹琦对为期半个月实践的总结。“一带一路缅甸行”团队完成了华中大新闻首个集教师学术交流、硕博田野调研和本科媒体实习于一体的国际交流实践项目,获得多方好评。


梁茜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要贯彻落实“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任务,社会认知课程是很好的诠释,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双一流大学过程中,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很好的诠释。本硕博全参与、融入学术研究、结合国家战略,这些举措使得课程更深刻更丰富。社会认知课程是新闻学院独特的探索和贡献,需要坚持、发展、凝练。



集中汇报展示后,梁茜参观了各个社会实践队伍的成果展示,并与指导老师、学生们亲切交谈。梁茜就社会认知课程项目的细节和学生们深入探讨,“光伏扶贫项目是怎么实施的?”“将传播和新闻相结合,做到学科交叉,这样的特色要保持”。面对梁校长的询问,学生们对答如流。赴苏州可持续旅游视角下古镇同里原住民生活变迁调查社会实践队队长周文楠自信地说:“从选题到策划到视频制作,都是老师指导、我们自己做。只要我们想的到,我们就能做到!”



研究生院、学工部、校团委、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和新闻学院相关负责人参观活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新闻学院社会认知课程三阶段收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