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和央视相继报道我校生命学院谢庆国团队
新闻网讯 1月4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对我校生命学院谢庆国教授领衔的全数字PET团队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团队博士生张博在联播头条新闻《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奋进伟大新时代》中亮相发声。1月3日,新华社以《科学家的一天 全数字PET科学家肖鹏:让科研成果惠及更多人》为题对团队教授肖鹏进行了视频报道,节目深度记录了以肖鹏为代表的一线科研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仅两天时间,视频浏览量已破百万。
在《新闻联播》中,张博发表了奋斗者的新年宣言:“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人生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这让我感慨万千。我今年33岁,14年青春奉献给数字PET事业,艰辛很多,我无怨无悔,未来我还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造福人类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博现为我校生命学院谢庆国教授团队成员。2004年,谢庆国发明数字PET技术,同年张博来到我校就读本科,并在2005年加入谢庆国团队。从本科到硕士,7年时间里,他见证了数字PET从原理发明一步步转化成技术和产品的艰辛历程。
硕士毕业后,张博被一家公司高薪聘请为技术总监。虽然满足了想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最初愿望,但他总是觉得缺点什么。2014年,正在筹备临床PET产业化的谢庆国找到张博:“你是想干一份一眼可以望到老的工作,还是愿意拥有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终身事业?”对于谢庆国来说,数字PET是十几年“死磕”出来的硬科技,具有巨大的技术潜力和应用价值。“原来我缺少的,正是为某种事业,奉献一生的归属感,数字PET就是我的终身事业!”抱着这样的想法,张博义无反顾地加入进来。
14年坚持,筚路蓝缕;未来漫漫、道阻且长。在张博看来,数字PET的真正成功,是能够大规模地得到应用,全面发挥PET对癌症等重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优势,让更多普通民众都能用得了、用得起。14年的全部青春只是一个起点,张博表示,人生的下半段,他还将为数字PET造福人类健康而不懈奋斗。
图为2019年谢庆国教授与张博合影
何为数字PET?
PET是目前最尖端的医学影像手段之一,不同于常见的CT和MRI的解剖影像,PET能在很多疾病的病灶还没有形成之前,通过诊断生物化学反应的异常,实现对病灶的早期发现。它主要面向人类健康三大杀手: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
张博介绍说,数字PET团队在过去19年,一直致力于解决PET研发中最关键的数字化问题。谢庆国发明的MVT数字化方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PET技术路线,不仅解决了受制于人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 ,还进一步提升了PET的性能。
数字PET团队核心成员肖鹏介绍说,团队于2004年发明“全数字PET”概念,历经10余年形成完整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研发的临床全数字PET/CT装备,使用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PET技术,以“全数字”和“精确采样”为本质特点,从源头上颠覆了传统PET的技术路线,可精准检测到最小尺寸病灶,大幅提前癌症发现时间。
目前,肖鹏正致力于应用专用新型数字PET研究,包括面向清醒、自由活动动物脑成像的双动态PET,这将使数字PET跨入“人无我有”的2.0时代。
谈到数字PET技术,谢庆国表示:“数字PET的道路还漫漫其修远,前面还有太多真正的挑战,必须堂堂正正的面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产业化团队的口号是‘upright and daring’,即‘守正创新’!
图为2017年3月,临床全数字PET/CT装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据悉,2019年5月31日,谢庆国带领团队研发的临床全数字PET/CT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CFDA批准,获得市场准入和对外销售的资质。同年10月,该项目完成首笔销售合同。
如今,数字PET已形成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谢庆国团队发明的MVT数字PET技术具独创独有性,是当前业内数字PET方向的引领者,是中国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重大突破,其事关民生健康,市场前景广阔,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新华社和央视相继报道我校生命学院谢庆国团队
相关推荐
- 出版社馆配实力持续增强 再次领跑大学社
- 武汉市养老机构院长培训班举办
- 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人才培养改革研讨会召开
- 【迎百年 学党史】管理学院多维度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 管理学院开展冬季消防安全演习
- 邵新宇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校长李元元到同济医学院调研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电信学院勇担使命全面奋力战疫
- 主校区本科生校园地举行国家助学贷款合同签订仪式
- 熊有伦陈建国王国斌获科学出版社优秀作者
- 护理学院博士生当选中华护理学会学生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 孝昌县领导来校对接定点帮扶工作
- 我校参加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视频会
- 电信学院博士毕业生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 NGIA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光纤栅栏”科技成果通过专家评价
- 【学四史】新闻学院开展学“四史”节目展演活动
- 研究生院启动一线督导工作加强培养过程管理
- 我校代表委员在省两会上履职尽责建言献策
- 我校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签署“一校十校”核心合作伙伴协议
- 【科学前沿】《自然·实验手册》刊发物理学院黄胜友团队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研究进展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