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大学 > 新闻公告 >

我校驻白水洞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世明获评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图文)

2019-01-16 0 新闻公告 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

 

 

日前,湖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发布表彰决定,授予一批在脱贫攻坚中成绩突出的机关单位干部、村主干、驻村工作队员“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我校扶贫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驻白水洞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刘世明喜获殊荣。

刘世明自2017年8月在白水洞村开始驻村工作。他坚持“扶智”与“扶志”并举,“输血”与“造血”结合,围绕隆回县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定点扶贫。针对隆回县教育发展不均衡、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等突出问题,他积极开展专项培训、基础教育支持及职业教育帮扶等工作。他还组织生物学、化学等学科专家,帮助当地开展农产品技术攻关,实现羊肚菌大范围人工培植,被《湖南日报》誉为“撑开致富‘金伞’”;引进五彩水稻、雪莲果等经济作物,打造富硒大米、虎久雾语茶等特色品牌;通过众筹定制、以购代捐等模式带动20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2018年底,白水洞村退出贫困村序列。

 

在做好扶贫工作的同时,刘世明积极参与扶贫减贫研究,积极对外讲好中国扶贫故事,传授湖大扶贫经验。共参与或主持研究项目3项,2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获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和非遗扶贫示范高校项目,均列第一名。参与组建湖南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智库等三个扶贫减贫理论研究和咨询机构,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

 

附:

驻村第一书记的一天

—— 白水洞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世明工作侧记

 

“早上打开门,看到的白水洞就是一张白色的A4纸。”白水洞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世明常常这样形容被云雾缭绕的白水洞村,白水洞村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即便是盛夏的清晨,也能在被烟雾笼罩的白水洞感受到一丝凉意。

 

白水洞村是个合并村,目前全村共有109户贫困户、贫困人口398人,这样的数量和规模在全乡甚至全县都属于比较大的。自刘世明2017年8月第一次来到白水洞起,无论是贫困户的家里还是山间的小路上,村里几乎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如今村里无论男女老少看到他都会亲切地叫他一声“刘书记”。

 

吃过早饭,刘世明便和村干部们一起向山顶的白水洞五组出发,他答应贫困户奉兆霞,今天要去他的养鸡场和他聊聊,奉兆霞的养鸡场正是刘世明筹集资金帮他搭建起来的。只是养鸡场的海拔在1400米左右,比刘世明的住处高了近400米,加上道路还没有硬化,每次前往他都得费一番周折。

 

村内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奉兆霞是村里少有的年轻人,他和刘世明同龄,都出生在1987年,然而奉兆霞的性格比较内向,外出打工总是碰壁,但他对养殖却颇有决心,刘世明得知情况后,便奔走为他筹集资金,养鸡场也初具雏形。如今销路又让奉兆霞犯了难,于是他又想到了村里这位和自己同龄的第一书记。“你放心,我们工作队一定帮你多做宣传。”在竹林深处,刘世明郑重地向他承诺。

 

离开养鸡场,刘世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贫困户潘久仁的家中,潘久仁是2017年新增的贫困户,除了尘肺病让潘久仁家庭承受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大女儿潘晓婷已经辍学在家将近一年半更是他的一块心病。眼看就要开学了,女儿还没有回去读书的想法,尽管此前扶贫队员们也多次上门劝说,可潘晓婷坚持。

 

刘世明向村民们了解情况,正处于青春期且本就沉默少言的潘晓婷因为家庭的变故而和村里一个20多岁的青年走得很近,两个年轻人似乎成了对方的“避风港”,但与此同时也都在家无所事事。刘世明先是鼓励男青年外出打工,然后到了潘久仁家和潘晓婷促膝长谈。“你父亲常说他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多读一点书,你还这么年轻,弟弟又那么小,需要你给他做一个榜样,以后才能走出大山,为父亲分忧。”刘世明语重心长的说,“只要你愿意回学校读书,其他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我们工作队也都会帮助你的。”

 

白水洞109户贫困户,刘世明就是这样一户一户的走访,针对每一户不同的困难因户施策,因为走访,鞋都走烂了好几双,甚至有一次自己从长沙开到村里的车子都罢了工。

 

“刘书记,你在哪,卢教授过来了,你要不要也过来看看?”白水洞小学的刘校长在电话那头说。白水洞小学在湖南大学来之前,校舍非常破旧,同学们在作文中写“外面下大雨,教室里下着小雨。”家长们也经常把孩子们送到距离白水洞一个小时车程的乡中心学校读书,有的甚至送到更远的小沙江镇上去。

 

随着湖南大学的到来,校舍修葺一新,教室甚至用上了多媒体教学系统,越来越多的孩子回到了白水洞小学上学,可新的问题出现了,原本狭小的校舍容纳不下现在的同学和老师了。刘世明回到湖大筹措资金来改扩建白水洞小学,而常年在虎形山参与扶贫工作的建筑学院卢教授更是成为了白水洞的常客,此次前来,他便是来实地勘测改扩建工程的地形的。

 

白水洞小学的改扩建,最终由湖南大学出资,卢教授来提供设计方案,但实际操作层面,还需要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征求村民意见,这些工作就全部由刘世明和驻村工作队来沟通执行。

 

“卢教授,实在不好意思,又麻烦您过来一趟。”“我们之间还客气干什么。”随着学校一个个扶贫项目在白水洞村落地,刘世明也和各个学院的老师们在脱贫攻坚战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除了学校的老师们,刘世明在村里还有66位战友,他们便是白水洞村的党员们,每个月下旬,村内所有的党员都要聚集在一起举行主题党日活动。今天的主题党日活动,大家除了党课学习,还要讨论村内公路的修建。“这条路每年都说会硬化,可到现在是泥巴地。”“是啊,要是早点硬化,我们到草原村的时间至少可以缩短半个小时,大家往来也方便了。”大家讨论着对道路硬化的希望。“大家别担心,这个我会再跟乡里反映,争取明年让大家都能走上硬化的还乡公路。”刘世明回答道。

 

白水洞是合并村,党员数量多,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并没有拧成一股绳。刘世明来到村里后,发现只有村内的党员首先团结了,村民们才有可能齐心脱贫攻坚。于是每次主题党日,他都让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多了,互相才能了解,互相了解之后工作才能顺利地推进。

 

夜晚的白水洞格外的安静,扶贫工作队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在临时的办公室里刘世明和队员们一起总结一天工作的进展。“我们还得抓紧走访,尽管现在大致情况我们都了解了,但很多贫困户的具体问题我们还不够熟悉。”康添慧说。“我也是这个想法,我们先把各自了解的情况整理一下,然后汇总,方便以后工作的推进。”说罢,刘世明和队员们便继续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直到接近晚上九点,刘世明才停下手头的工作,这是他和身在长沙的妻女的连线时间。他去年开始驻村工作时小女儿才刚刚出生,每每看到视频那头小女儿咿呀学语的样子,他也总能卸下一天的疲惫,短暂享受着星空下白水洞寂静的夜。

 

责任编辑:蒋鼎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驻白水洞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世明获评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图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