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力:破立结合,营造良好评价体系
日前印发的《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目的是破除“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高校良好的创新环境。对于高校科技工作来说,这既是积极正面的引导,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发表SCI论文是展现和交流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重要渠道,也是传承知识、创新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有力手段。在国内高校科研发展早期,鼓励发表SCI论文对于提高科研水平有积极作用,应该予以肯定。但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进入以高质量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如果还以SCI论文作为评价科研水平的唯一指标,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会造成目标的迷失甚至异化。
目前“SCI至上”的问题关键,在于论文数量与资源配置挂钩。因此,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破除科研评价中唯论文、“SCI至上”的核心是去功利化。破除“SCI至上”关键不仅是“破”,更是如何“立”。探索建立能够合理衡量贡献价值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是提升学术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使用单一指标无法衡量科研和学术价值的多元性,分类评价、同行评价、代表作制度是体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三种评价原则,有利于建设破除“SCI至上”后的评价体系。重点是要正确运用SCI论文的评价机制,不能简单使用SCI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数量、影响因子高低等指标对院系、学科、教师进行评价,形成一味追求热门、追求高被引、追求影响因子的导向。要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进行分类科研评价,结合代表作制度,区分论文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不同领域的评价使用标准,同时还要强调解决基础研究重大问题、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重大应用问题,并根据可及性、体现区分度的原则分别在职称晋升等长期评价和绩效核算等短期评价中应用。现有的专家同行评价,也应根据可跟踪、可追责的原则进行完善细化。
我们必须认识到,科技评价和学术评价系统的完善,是导向的确立和价值观的重塑,是提升我国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一环,将对我国科研事业和人才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同的高校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应该对照文件精神,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结合学科发展实际,制订本校科技评价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本报记者赵婀娜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28日 12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金力:破立结合,营造良好评价体系
相关推荐
- 持续深化、久久为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复旦大学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召开
- 生物医学研究院王磊团队与合作者解析人源Pannexin 1通道的结构与功能
- 团结抗疫的日夜,他们这样度过!
- 区校合作再深入 宝山区与复旦大学举行重大创新工程化平台建设座谈会
- 筑牢校园安全屏障!面对疫情大考,复旦怎样答题?③
- 复旦园一秒入冬,来看看他们眼中的复旦
- 厦门大学党政领导来复旦调研考察
- 复旦大学举行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
- 复旦等六校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听赵启正讲述浦东开发开放的思想历程与“软成果”
- 复旦大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2022年上海两会履职尽责
- 复旦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召开
- 复旦上医召开2020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
- 金力:破立结合,营造良好评价体系
- 齐心投入 积极探索 复旦大学“在线教学”十五天
- 朱春阳:媒体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评大型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
-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梓萌获2020年度国际地球化学协会埃贝尔蒙奖
- 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曲孝丽一行调研考察复旦大学
- 十年磨一剑,复旦教授吴松弟领衔主编的《温州通史》面世
- 孙鹏、郑长忠:为决胜战“疫”而筑牢家庭防线
- 我校入选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第一批)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