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毒株分离成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复旦大学和上海市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SL-3实验室)积极响应党中央、教育部和上海市委关于全力开展科研攻关,努力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科技力量、上海力量的指示精神,第一时间准备材料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认可委申请开展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实验活动资质,分别于1月30日、2月4日获得批准。
科研人员在BSL-3实验室工作
在闻玉梅院士的指导下,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攻关团队严格遵守国家和上海有关规定密切配合,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挑选多例确认病例的鼻/咽拭子样本用于实验,基础医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攻关团队通过使用两种细胞系(vero-E6和Huh7细胞)接种样本,从一例病例样本中,于2月7日成功分离并鉴定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毒株,该毒株在细胞培养中扩增迅速,可得到较高滴度的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法发现病毒感染细胞显示典型冠状病毒样病变-合胞体。目前,实验室已基本完成该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参考基因组(EPI_ISL_402119, GISAID)相比,同源性大于99.9%。经进一步纯化、扩增和鉴定后,该毒株将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抗病毒药物研制和致病机理研究等提供重要的毒种资源。
间接免疫荧光显示病毒感染的细胞呈现合胞体
闻玉梅院士认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分离出病毒株,可实时进行药物筛选及抗体中和试验,及对病毒变异的监测,将大大加速抗新冠病毒的科研进展。该工作得到了复旦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研究专项课题的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上海首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毒株分离成功
相关推荐
- 咬定目标再出发:复旦大学张远波及18项成果获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 王小林: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制度优势 着力打造消费扶贫上海模式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开展校园安全检查
- “印记初心”大众篆刻作品展开幕 展出300余件大众作品
- 募集物资、驰援一线!海内外复旦人还在行动!
- 弘扬学术传统 点亮科研星空 复旦大学第53届科学报告会举行
-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国际咨询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 育人再深化,能力再提升,复旦上医举办第二届课程思政培训班
- 2019年,复旦大学表现怎么样?
- 闻玉梅院士应邀向上海图书馆捐赠手稿
- 防控疫情,海内外复旦人行动行动再行动!
- 机关党委举办“我与师生面对面”主题党日活动
- 《光明日报》整版报道:复旦大学立德树人,接力传递信仰火炬
- 眼耳鼻喉科医院“防疫真演习”背后来看院长手机里的那款“神秘程序”
- 芮明杰:如何打造“上海的华为”?需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 复旦等六校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听赵启正讲述浦东开发开放的思想历程与“软成果”
- 部校共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三次工作推进会举行
- 复旦大学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行动
- 复旦上医赵世民团队/徐薇团队合作发现营养物信号调控表观遗传新通路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联合承办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治理论坛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