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刘星/马兰团队发现伏隔核D1神经元亚群介导厌恶情绪产生
脑内多巴胺水平对于奖赏和厌恶情感的编码至关重要,而多巴胺水平的调控和情感编码的神经环路机制,是当前脑科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刘星/马兰科研团队,发现伏隔核脑区的多巴胺D1神经元可分为两群,投射到中脑腹侧被盖区的D1-神经元(D1-VM)能够激活多巴胺能神经元、介导奖赏,而投射至腹侧苍白球的D1-神经元(D1-VP)具有与D1-VM亚群完全相反的作用: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并介导厌恶情绪的产生。该研究近日发表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以往研究表明伏隔核D1-神经元主要介导奖赏和愉悦情绪的产生,其机制是伏隔核D1-神经元的激活可抑制腹侧被盖区的GABA能神经元,从而去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促进多巴胺在伏隔核脑区的释放,形成奖赏情绪。因此,伏隔核D1-神经元激活导致的多巴胺释放,会进一步促进伏隔核D1-神经元的激活,那么大脑是如何调控这种多巴胺释放的正反馈环路,保持多巴胺水平的稳态和奖赏-厌恶情绪的平衡的呢?马兰、刘星团队的研究表明,奖赏刺激能激活D1-VM神经环路,抑制D1-VP神经环路,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厌恶刺激则激活D1-VP神经环路,抑制D1-VM神经环路,阻止多巴胺的释放,多巴胺浓度的过度降低,可导致产生厌恶情绪。进一步研究发现伏隔核D1-VP和D1-VM是两群不同的神经元,它们具有不同分子表达和电生理特征。D1-VP神经元的激活能抑制VP脑区的抑制性(GABA能)神经元的活性,导致下游VM脑区的抑制性(GABA能)神经元的活性增强、进而抑制VM脑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向伏隔核释放多巴胺。这一研究揭示,伏隔核D1-VP神经元及其环路具有负调控脑内多巴胺水平、介导厌恶情感的产生的重要功能,D1-VP神经元与D1-VM神经元协同调控情绪的平衡。
伏隔核D1-VP和D1-VM两群神经元协同调控多巴胺释放和情感编码
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志元和乐秋旻副教授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马兰教授和刘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市级重大专项等项目的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复旦大学刘星/马兰团队发现伏隔核D1神经元亚群介导厌恶情绪产生
相关推荐
- 匈牙利国家银行行长毛托尔奇率团来访复旦大学
- 芮明杰:面向未来的产业竞争力
- 复旦大学彭慧胜/王兵杰团队发现连续制备纤维聚合物储能电池的新方法
- 施郁:量子科技:从基础到应用
- 2020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寒假社会实践在路上
- 致抗击疫情一线复旦上医人的一封信
-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输送工作(上海)高校联盟成立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
- 金山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正式启动
- 复旦大学北欧中心庆祝成立25周年
- 超燃军训汇演!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复旦大学军训方队
- 上海市庆祝第35个教师节主题活动在复旦大学举行
- 学习党史,感悟思想伟力!复旦大学校领导班子举行党史学习教育集中研讨
- 鼓励原始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孙春兰副总理调研复旦大学
- 医学新生入学生动一课!“升级版”复旦上医大师剧《颜福庆》在相辉堂公演
- 习近平: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 一生研究一颗“心”!学习陈灏珠院士精神交流会举行 陈灏珠院士纪念展开幕
- 在西部绽放的青春之花!复旦青年在西部
- 中国人民大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底色 着力推进“双一流”建设
- 复旦大学吴施伟课题组二维磁性材料非线性光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罗长远:营商环境视角下的新冠疫情冲击与应对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