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研究一颗“心”!学习陈灏珠院士精神交流会举行 陈灏珠院士纪念展开幕
走近展柜,一本精致小巧、字迹工整的“口袋笔记”特别引人注意,笔记本的主人用蝇头小楷的钢笔字认真记录下临床遇到的一个个疑难病例;就在另一边,一本看似十分陈旧的相册也在讲述着半个世纪前陈灏珠院士研究心导管介入手术的故事,原来它是一本用于收集科研记录的相册,里面有当年科研攻关做冠状动脉造影时拍摄的x光照片,曾作为中山医院内科学教研组的教材使用……这些都是陈灏珠院士严谨治学留下的珍贵手迹和资料。在生活篇的展柜,一个磁化杯朴素到让人感觉震撼,杯身上已被岁月刻上斑驳裂纹,杯子的主人好像为了保护它,用皮筋一层层地缠起来,杯盖下和杯底处都缠着黑色的皮筋。原来,这是陈灏珠院士用了20多年的随身水杯,一直使用到去世前。陈灏珠院士生活上十分简朴,却对学生和病人慷慨支持,他设立“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奖助学金”“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将平时积累所得倾囊捐赠。在他的提议下,“心·肝宝贝”慈善公益项目全程资助费用,目前已成功救助来自西部地区贫困家庭的46位先心病患儿和14位肝脏疾病患者。
12月7日上午,学习陈灏珠院士精神交流会暨陈灏珠院士纪念展开幕仪式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汪昕,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樊嘉等院党政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以及陈灏珠院士学生代表、同事代表、中山医院部分党支部、团支部代表及陈灏珠院士家属等参加大会。会议由汪昕书记主持。
陈灏珠院士是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心血管病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2020年10月30日,陈灏珠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逝者永恒,无尽怀念;薪火传承,精神永驻。陈灏珠院士纪念展将以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缅怀陈灏珠院士,通过“学”“医”“研”“教”“爱”五个版块,追忆他精彩丰富的人生、闪耀光辉的人格魅力及其为国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弘扬他高瞻远瞩、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为医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
焦扬表示,陈灏珠院士生前使用的笔记本、词典、分规、钢笔头等随身物件,一点一滴地把这位治学严谨、作风正派的医学大家生动地展现出来。陈院士从医、从政、执教、科研近百年的人生历程是共和国百年医学史的重要部分,是心脏病的治疗发展史,也是新中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史。我们要通过此次展览,进一步深入“四史”学习教育,践行医者初心,弘扬陈院士的医学精神与公益大爱。
袁正宏表示,陈灏珠院士一生追求光明、追求进步、追求科学,是为国奉献的精诚大医、时代楷模!作为一名医者,他深爱着医学事业;作为一名师者,他深爱着他的学生;作为一名领导者,他心系祖国偏远落后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他的人格力量和学术成就将激励我们勇攀新的“高峰”,鼓舞和鞭策我们更加努力,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
金力表示,陈灏珠院士从医、从政、执教、科研71年的艰苦奋斗,是他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更是践行医者初心,弘扬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他一生信奉“勤学获新知,深思萌创意,实干出成果”,他一辈子研究一颗“心”的精神和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位后辈认真学习,并以实际行动加以传扬。
汪昕表示,陈灏珠院士年少时期经历战争,目睹当时祖国的国贫民弱,立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人生志向。他在世期间,言传身教,时刻牢记和传承“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山后人,培养了大量优秀医学人才。作为一名医学楷模,他心怀天下,投身医学公益事业,救助了大量贫困地区的患者。在缅怀陈院士的同时,我们要学习他的大医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广大病患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技术和服务。
樊嘉表示,陈灏珠院士从事心血管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71年,是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奠基人,为推动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治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主编的《内科学》、《实用内科学》等是我国在该领域的经典巨著,影响着一代代的医学生和临床医生们。他在中山医院工作期间,以身作则,诠释了“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直到90多岁高龄仍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为国为民,奉献一生。我们应以陈院士为榜样,仁心仁术,救死扶伤!
中山医院杨秉辉教授、葛均波院士、钱菊英教授、姜楞教授、杨英珍教授、何梅先教授、魏盟教授(市六医院)、王春生教授、舒先红教授、周达新主任医师在会上共同追忆陈院士音容笑貌,讲述与院士的感人故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一生研究一颗“心”!学习陈灏珠院士精神交流会举行 陈灏珠院士纪念展开幕
相关推荐
- 《2019年度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
-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国际咨询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 7个月,上海数学中心连发4篇顶刊文章
- 姚凯:深化人才一体化,赋能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 【壮丽七十年 奋进“双一流”】薪火相传 不忘初心 现代物理研究所
- 冬去春来,感谢有你!上海三大主流大报联袂致敬复旦白衣战士
- 孙鹤云 邢丽菊:发挥高校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积极作用
- 复旦大学阚海东教授团队在空气污染与健康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
-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陈建民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 上海市学生红色文化传播志愿服务队成立,复旦扛旗!
-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会见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第一届国际咨询委员会中外委员
- “青年聚,齐战疫”五校联合宣讲在线举行
- 复旦大学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 罗长远:营商环境视角下的新冠疫情冲击与应对
- 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魏尚进教授获2019年当代经济学奖
- 鉴往知来,共创新章!“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举行
- 复旦大学金力院士荣获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颁发的“卓越科学成就奖”
- 复旦上医领导赴儿科医院、华东医院调研慰问
- 我校2个集体、6位同志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称号
- 哲思至美,深化于行!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获杰出教学奖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