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情与文化教学专题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顺利召开
11月13日至14日,由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复旦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工作处共同举办的中国国情与文化教学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这次研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副校长陈志敏,复旦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严峰,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吴中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陈志敏在致辞中介绍了复旦大学在中国国情和文化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复旦大学多年来始终把《中国概况》课作为全校国际学生的必修课,并逐步打造为学校的精品课程。严峰表示,为了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努力让《中国概况》“走出去”,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外国留学生工作处正在组织这套教材的英文版翻译工作,让更多外国人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吴中伟回顾了学院在中国国情与文化课程和教材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表示将致力于教学改革创新,在新时代做出新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及复旦大学从事留学生教育和国际传播研究的学者做了主题报告,36个大学的60位教师提交会议论文,400多人在线收听收看了本次会议。
在大会报告中,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吴赟系统阐述了国家对外话语体系的译介与传播研究对于贯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的重大意义;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崔永华指出,在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界应当继承学界的光荣传统,进一步理顺语言教学与国情文化教学的关系,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好;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小兵强调国际中文教育应遵循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应该与传播对象高度切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泉分析了目前中国文化教材的不足,主张文化教学应该当地化、非系统化、故事化、诠释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勇毅介绍了自己新近主编出版的一套面向外国中小学生的中国社会文化探究教材《中国研习》的创新理念;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许国萍、杨蓉蓉分别介绍了新媒体汉语读物的文化融通理念和实践,以及跨文化视角下关于留学生文化课程设计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会上,南开大学教授祖晓梅介绍了《中华文化国情教学参考框架》的设计理念和基本内容。据介绍,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即将推出的《中华文化国情教学参考框架》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第一部指导中华文化国情教学的纲领性文献,旨在为海内外大中小学和孔子学院(课堂)和其他教学机构的中华文化与中国国情教学提供教学依据和参考。
研讨会专门设立了中国概况课程与教材建设论坛,论坛由外国留学生工作处处长刘莉主持,几部《中国概况》教材的主编聚首云端,交流讨论中国概况课程及其教材建设问题。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郭鹏、山东大学教授宁继鸣、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程爱民、宁波大学教授毛海莹、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胡文华分别介绍了各自主编的《中国概况》或《中国文化概况》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思路,以及《中国概况》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概况》课程是针对来华留学生进行中国国情和文化教学的核心课程,据统计,截至2021年,坊间“中国概况”或类似书名的留学生教材已有20多部。2017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制定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第42号令)第十六条明确规定“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高等学历教育的必修课”。
据悉,复旦大学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对留学生的中国国情与文化教学。《中国概况课》是全校国际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学校的精品课程。早在1994年,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时任院长陈仁凤就主编出版了《中国概况》,这是国内最早出版的《中国概况》教材之一。今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工作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联合筹划和组织,全校20多位专家学者跨院系跨专业合作,编写出版了适应新时代特点,体现教学新理念的《中国概况》教材。
新版《中国概况》教材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国情与文化为核心价值目标,同时兼顾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强化国际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三个能力目标,体现了课程建设理念上的创新特色,旨在将中国概况课更好地有机融入到国际学生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并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进一步提高面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实效。
除了《中国概况》课程以外,复旦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为国际学生提供了20多门中国国情与文化方面的选修课程,既向他们讲述历史之中国、传统之中国,更向他们展示发展之中国、现代之中国,让他们深刻理解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深刻理解“中国为什么能”“为什么风景这边独好”,深刻理解中国将去往何方。
在国际中文教育方面,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陈光磊等老一辈教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问题发表过颇有影响的论述,对于推动当时的语言与文化关系大讨论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教师们在探索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研究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形象塑造,利用新媒体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等方面,产生了一批新成果。
本次研讨会得到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学术支持。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是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国际性社会组织,2020年首次启动了全球中文教育主题学术活动资助计划,这次中国国情与文化教学专题研讨会是其中之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国情与文化教学专题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顺利召开
相关推荐
- 复旦大学荣获“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称号
-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4.9万复旦大学师生员工在校完成常态化防护性核酸检测!
- 复旦大学与中国一汽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光明日报》:三全育人我当先 服务师生我创优 报国成才我奋斗
- 邵志敏/赵超/江一舟团队发表Cell Metabolism封面文章重要成果
- 致敬!复旦这些个人和单位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级表彰!
- 校领导一行走访调研复旦各附属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情况
- 用新思路编写《政治经济学通史》
- 复旦上医领导赴妇产科医院和眼耳鼻喉科医院调研慰问
- 上观新闻:走进上海病毒研究“参谋部”,科技赋能成疫情常态防控必由之路
- 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2020公益论坛暨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2020上半年度工作会议在沪召开
- 《文汇报》:“中国抗疫”大教材感动莘莘学子 上海高校思政课“升级版”将抗疫力量转化为育人力量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金钟团队合作研究发现mRNA诱导小鼠体内产生新冠病毒样颗粒强烈激活免疫系统
- “壮丽70年 奋进新时代”复旦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展开幕
- 焦扬: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重要回信精神
- 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在沪成立
- 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团队合作提出酗酒行为成因新机制: 强迫与冲动,同一个神经调控通路的正反面
- 微电子学院周鹏团队合作研究 发明可媲美脑计算的非线性新器件
- 复旦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对口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教师普通话能力提升培训云端开班
- 复旦90后,好样的!在前线,他们忘我奋战,为新冠肺炎患者带去希望!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