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仁:以伟大觉醒突破旧思想羁绊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伟大觉醒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对科学理论的深刻把握,基于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刻洞察,基于对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的深刻体悟,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
第一,源于“中国往何处去”。
近代以来,有识之士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回答好这一问题,一个重要前提是中国人民真正实现思想上、政治上的觉醒。只有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社会才能继续前行。
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爱国人士,在沉痛的现实和深重的灾难面前开始“睁眼看世界”;甲午战争后,在“瓜分狂潮”席卷下,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危机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觉醒。
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对中国人民主体意识觉醒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很快又陷入思想混乱。
总的来看,这一特殊历史阶段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觉醒,是在西方列强直接入侵中国、中国与西方列强对抗的过程中萌芽、发生、发展的,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进步意义。
第二,厚植于“马克思主义行”。
新文化运动作为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这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真理、先进的理论、科学的信仰,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由此,马克思主义迅速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接受,成为开展斗争的思想旗帜和有力武器。
马克思主义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真正实现了伟大觉醒。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潮流无人可挡。
第三,铸就伟大政党,造就宝贵品格。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催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觉醒这一特质也融入了中国共产党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国共产党鲜明的“创业品格”。
从本质上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本身也是一次伟大觉醒。我们党之“创”,本质上是一种开天辟地的创新,是一种敢为人先的创新。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觉醒,突破旧思想的羁绊、旧制度的束缚,第一次实现了政党属性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对接,进而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脱颖而出,担当起主导、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任。
回顾百年党史,伟大觉醒孕育和激发的革命精神、宝贵品格,是我们党风华正茂、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所在。
大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问题,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束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在伟大觉醒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成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作者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高仁:以伟大觉醒突破旧思想羁绊
相关推荐
- 沈国兵:美推动大规模债务货币化或会动摇美元本位
- 复旦大学迎来2020级本科新生
- 罗力、王颖、张天天:建设新时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 《人民日报》刊登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署名文章《高等教育改革应更具创新性》
- 复旦大学教授刘钊著《古文字构形学》获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
- 复旦10位青年入选“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 教育部召开直属高校基建工程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专题会
- 王阳:基础教育阶段优秀生源过度集中影响教育生态
- 赓续红色血脉,开创发展新篇!袁正宏为复旦上医党员讲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 复旦大学与福建省签署省校人才合作备忘录
- 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2021年复旦大学暑期学生社会实践分享会举行
- 复旦大学徐彦辉、陈飞团队合作报道新的转录调控复合物INTAC并揭示其结构和功能 成果发表于《科学》主刊
- “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历史、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在复旦大学、延安大学、清华大学同步举行
- 沈国兵:影响中国企业创新发展因素的比较分析
- 施郁:量子科技为何重要
- 附属儿科医院疑难罕见病多学科联合诊疗“再升级”
- 第一届复旦大学思想史高端论坛举行
- 沈逸:中方暂停采购农产品 精准理性回击美加税威胁
- 芮明杰: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三个新基础产业值得关注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