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聂明团队揭示水位变化对全球湿地温室气体排放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科聂明团队的研究发现,在全球尺度上湿地甲烷(CH4)排放的温度敏感性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位变化,而二氧化碳(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不受水位影响。这一发现为精准预测湿地碳循环与气候变化间的反馈方向及强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8月9日,国际气候变化顶级期刊《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以研究长文发表了该成果。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直接元凶。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在百年尺度上的增温潜势为CO2的34倍。湿地作为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碳库,也是CH4最大的自然排放源。在厌氧环境下,由于湿地CH4排放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强度(即温度敏感性)远高于CO2排放,学界普遍认为气候变暖将加速湿地CH4的排放,进一步加速气候变暖的进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复杂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并不总处于水饱和的厌氧状态。事实上,湿地水位受潮汐、降水与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常表现出多样性(如季节性波动)。尽管如此,全球湿地水位变化如何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仍是当前悬而未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制约了人们对未来地球气候系统变化的准确预测。
图1:全球尺度上湿地CH4与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具有相似性
聂明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考虑全球湿地多样的水位情景下,湿地CH4与CO2排放具有相似的温度敏感性(图1),而非以往普遍认为的CH4高于CO2。通过分析不同水位情景发现,湿地水位与CH4排放温度敏感性呈正相关关系,而对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没有显著影响(图2)。这些发现表明,未来温度升高对湿地CH4排放的刺激作用并不总强于CO2,而是取决于湿地水位变化;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气候变暖对湿地土壤CH4排放的促进作用低于当前的预计强度,而这将对预测未来大气CH4浓度变化产生深刻影响。
图2:水位变化对湿地温室气体排放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近三年来,聂明团队在“陆地碳循环与碳中和”领域取得了系列突破,发现了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热敏感性与热适应性及其成因(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2018等),阐明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分解特征与趋势(Advanced Science2020;Science Bulletin2021;Global Change Biology2020 and 2021等),揭示了火灾、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植物入侵等全球变化因子对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循环的影响(Global Change Biology2021;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2020;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2020等)。
近期,依托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包括聂明教授在内的复旦生态学科团队在该国家站内布设了湿地水位长期控制实验,共130亩(图3)。通过该实验探讨水文变化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助力生态学科的发展。
图3: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湿地水位长期控制实验
复旦大学生态学博士后陈鸿洋为本文的第一作者,聂明教授为本研究通讯作者。该工作受到国家基金委水圈微生物重大研究计划与重点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8-021-01108-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生命科学学院聂明团队揭示水位变化对全球湿地温室气体排放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相关推荐
- 他们用二十年时间,筑起了复旦的第七教学楼!
- 497位英雄,迎接你们归来!
- 复旦大学举行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揭牌仪式
- 复旦-华为战略协同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 助力疫情防控 打造平安校园 复旦上医学生党员志愿者在行动
- 全国人大代表许宁生传达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
- “延长石油—复旦大学”探索性科研项目评审答辩会举行
- 机关党委开展工间操健身活动
- 复旦上医彭勃等团队联合提出验证胶质细胞转分化的基本原则,证明NeuroD1不能介导小胶质细胞-神经元重编程
- 唐亚林:全过程民主: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实践新机制
- 《三国戏曲集成》在复旦大学首发
- 新时代的复旦女性是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复旦第四届妇委会委员选举产生
- 复旦上医领导赴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医院、公卫临床中心调研慰问
- 【壮丽七十年 奋进“双一流”】传承百年风范,立德树人 复旦历史学系
- 实实在在做科研,勤勤恳恳育人才 大数据学院教师党支部举行主题党日活动
- 云端相聚 更高处见!复旦大学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 三天出设计三周出样机 复旦科研团队争分夺秒研发消毒机器人
- 复旦等六校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听赵启正讲述浦东开发开放的思想历程与“软成果”
- 复旦大学荣获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和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复旦大学科研团队证实ctDNA甲基化筛查技术可实现血液中的肿瘤“信号”的“早发现”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