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李继喜课题组发现程序性细胞坏死新型“刹车”分子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继喜团队在程序性细胞坏死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发现和鉴定了靶向坏死关键蛋白RIP3的新型“刹车”分子TRIM25。5月5日,研究论文以《E3连接酶TRIM25泛素化修饰RIP3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引起的细胞坏死》(“E3 ligase TRIM25 ubiquitinates RIP3 to inhibit TNF induced cell necrosis”)为题发表在《细胞死亡与分化》(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杂志上。
TRIM25介导RIP3的泛素化修饰从而负调控TNF诱导的程序性细胞坏死
程序性细胞坏死与肿瘤发生发展、免疫及代谢性疾病相关,在出血性脑卒中及肝损伤、心肌出血性坏死、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高雪氏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程序性细胞坏死可以由多种因素诱导产生,如死亡受体、Toll样受体、胞质内RNA或DNA感知蛋白ZBP1等;而TNF信号引起的细胞坏死主要由坏死小体(necrosome)蛋白RIP1、RIP3和MLKL介导。李继喜课题组长期从事程序性细胞坏死的结构基础与调控机制研究,早期发现RIP1/RIP3介导的坏死小体形成功能性的β淀粉样纤维复合物,作为级联放大平台,激活程序性细胞坏死(2012,Cell);通过结构生物学方法和手段解析了坏死小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2018,Cell);发现介导RIP1/RIP3相互作用的RHIM结构域可以跨物种发挥功能,在昆虫固有免疫应答IMD信号通路中激活NF-kB,产生多种抗菌肽(2017,Immunity)。
在本研究中,李继喜团队通过高灵敏质谱方法筛选并鉴定到RIP3的特异性E3泛素连接酶TRIM25。TRIM25与RIP3在体外和体内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敲除或者敲低TRIM25基因后细胞死亡显著增强;TRIM25通过K48修饰的多聚泛素化特异性作用于人源RIP3基因的K501氨基酸,进一步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RIP3从而抑制TNF诱导的程序性细胞坏死。这项研究揭示了RIP3的翻译后修饰调控细胞坏死的全新机制,将为开发与细胞坏死相关的药物提供新的作用靶标和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梅谱成和谢飞艳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继喜为论文通讯作者。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丁琛、吴家雪、王永明以及附属华山医院教授陈向军给予了支持和帮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8-021-00790-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生命科学学院李继喜课题组发现程序性细胞坏死新型“刹车”分子
相关推荐
- 央视新闻:3000多重症患者还在与死神惨烈搏斗 如何为他们赢得时间?
- 2020年全国高校京昆艺术教学与实践成果“云直播”举行
- 附属肿瘤医院宋少莉团队创新制备智能试剂 显著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 【迎接党代会】复旦大学奋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新局面
- 世界慕课大会召开
- 复旦大学党委号召 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学习
- 复旦大学陈舌/张思/王碧芸/付朝伟团队发现预测铂类化疗敏感性的新型液体活检标志物
- 曹祎遐 张昀天:数字化多元技术 助力文创走下高台
- 增强安全意识 提升防范能力 复旦大学组织2019年度新生安全教育培训
- 复旦13位个人获评上海市先进工作者3个集体获评上海市模范集体
- 复旦金融公开课来了!钱军教授深度解读疫情之下资本市场的裂变和布局
- 沈国兵:坚决遏制疫情,积极提升我国外贸和就业
- 华山医院科普微电影《悔》全网首映,健康科普研讨会同期举行
- 封顶在即!为了还原18号线途经的老建筑原貌,复旦做了这些事……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办全球高峰论坛 近150名中外学者畅谈新闻传播转型与创新
- 复旦大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歌会举行
- 波兰驻沪副总领事访问复旦大学
- 人社部副部长汤涛率队调研复旦大学 多维度深入研讨推进专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 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复旦大学2021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举行
- 复旦大学第十五届党委常委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