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黄志力、王坚团队成功构建帕金森病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动物模型
现实生活中,有人夜间睡眠常出现与人争吵、尖叫、歌唱、跌落床下、拳打脚踢甚至打斗等异常行为,伤及自身或床上伴侣,但其本人对此却浑然不知,民间常将其误读为“鬼附身”或“鬼压床”。事实上,这是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的典型临床表现。有研究证实,RB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运动前驱期的重要生物学表型,可早期预测PD的临床转归,从而成为PD早期病程修饰的契机。由于缺乏能模拟RBD特征的动物模型,限制了RBD病因、病理生理和防治措施的研究。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黄志力教授联合华山医院王坚团队,从基础睡眠环路的角度描述了小鼠SLD核团的解剖学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从RBD向PD临床病理转归的角度,通过向小鼠脑桥被盖核(SLD)定向注射a-突触核蛋白预制纤维体(PFFs),成功地构建了以SLD核团局部?-syn病理性沉积和功能性神经元进行性丢失为组织病理基础的突触核蛋白病理性RBD小鼠模型。不同于现有的“静态” RBD动物模型,该小鼠模型可“动态”转归,出现帕金森样行为及组织病理表型,由此而成功模拟RBD发生、发展及其向帕金森样表型转归进展的完整病理生理过程。该模型的成功构建,不仅有助于阐明RBD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而且可为开发具有病程修饰作用的PD治疗策略提供重要的模式动物基础。11月11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BRAIN。
a-突触核蛋白病理性RBD小鼠模型的制备及向帕金森表型转归示意图。OB-嗅球;PFC-前额叶皮质;RSG-后扣带回;Hippo -海马;SNc-黑质致密部;DRN-中缝背核;SLD-脑桥被盖背外侧下核(同蓝斑下核);LC-蓝斑核;GiV-腹侧巨细胞网状核;DMX-迷走神经背核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沈岩、助理研究员郁文博和沈博医生为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黄志力、王坚和多伦多大学James Koprich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复旦大学黄志力、王坚团队成功构建帕金森病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动物模型
相关推荐
- 复旦大学出版国内首部聚焦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智库成果《经济战“疫”》
- 教育部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 复旦大学2022年1月科研成果一览
- 南海之上,强国有我!复旦师生赴海南省参访实践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光明日报》:三全育人我当先 服务师生我创优 报国成才我奋斗
- 科普为人群,复旦上医多项健康科普作品获全国奖项
- 复旦园一秒入冬,来看看他们眼中的复旦
- 周晔:一生的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识别能力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召开第二季度工作会议
- 生物医学研究院/附属肿瘤医院何祥火团队系列研究成果聚焦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
- 芮明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三大新基础产业
- 欢迎回家!今天,一起为497位复旦战“疫”英雄刷屏
- 复旦大学举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座谈会暨集体备课会
- 他们集体备课,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
- 我校“系统生物学研究设施的环境模拟舱关键技术平台建设” 项目立项
- 复旦大学三个新增本科专业获批设立
- 复旦医科442个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
- 复旦大学刘雯/杨云龙研究员合作报道高血糖通过巨核细胞促进肿瘤转移的新机制
- 首期儿科医生抗疫网络研讨会举行
- 复旦上医4人荣获2020年“上海工匠”称号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