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占昌友课题组发现血液中天然IgM为叶酸结合蛋白 负调控叶酸修饰的纳米药物体内性能
叶酸受体在多种人类肿瘤细胞上高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上低表达,利用叶酸分子识别叶酸受体,进而实现肿瘤药物靶向递送,是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过去的数十年,利用叶酸介导药物靶向递送研究层出不穷,并有多项成果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至今无一例基于叶酸介导的靶向药物获批应用于临床。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占昌友课题组聚焦于关键血浆蛋白对药物体内递送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制,重新审视了血浆蛋白与叶酸修饰纳米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体内药物性能的调控,取得新进展。近日,相关成果以“Interrogation of Folic Acid Functionalized Nanomedicines: the Regulatory Roles of Plasma Proteins Reexamined”为题,在线发表于ACS Nano。
血液中天然IgM大量吸附在叶酸修饰的脂质体表面,造成脂质体的靶向功能丢失,增强了免疫原性并加速体内清除
占昌友课题组研究发现,当叶酸修饰的脂质体入血后,大量吸附天然IgM,并导致一系列预期之外的效应。一是脱靶效应。叶酸分子特异性结合天然IgM后丧失与叶酸受体的结合活性,无法有效靶向叶酸受体高表达的肿瘤细胞。二是快速清除。吸附天然IgM的脂质体易激活补体系统,导致叶酸修饰的脂质体在肝、脾等器官被快速捕获并蓄积。三是增强免疫原性。刺激脾脏边缘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导致再次注射脂质体时加速清除现象。天然IgM对叶酸修饰的聚合物纳米粒也有影响,该研究揭示了天然IgM为叶酸结合蛋白,在负调控叶酸修饰的纳米药物体内性能中发挥关键作用。
鉴于癌症患者普遍存在免疫紊乱,体内免疫球蛋白含量差异大,该研究成果也提示叶酸介导药物靶向递送策略的临床应用需格外谨慎。
叶酸修饰的脂质体与人血中天然IgM高结合,
且因天然IgM含量不同导致脂质体在人血中补体激活性能呈现显著的个体差异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后王欢和博士生丁天皓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研究员占昌友为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0c0282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占昌友课题组发现血液中天然IgM为叶酸结合蛋白 负调控叶酸修饰的纳米药物体内性能
相关推荐
- 上网课流量不够怎么办?何时能到教室上课、自习?你问我答第二弹来了!
- 复旦大学长三角一体化研究成果发布
- 迎接建党百年,传承西迁精神!复旦上医原创院史话剧《我们的西迁》首演
-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复旦大学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交流座谈会举行
- 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正式揭牌
- 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召开2021年春季务虚会
-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王飞团队国际合作发明全新中性锌空气电池 成果登上《科学》主刊
-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一行到复旦调研指导督促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工作
- 【壮丽七十年 奋进“双一流”】立德树人 改革创新 生命科学学院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础科学中心”启动
- 留校研究生临时党支部在行动
- 2019中国家庭发展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回信和重要讲话精神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许宁生这堂专题党课,带领复旦人朝着世界顶尖大学目标奋进!
- 致敬仁心 因爱共生 “陈春花知识实验室”向“一健康基金”捐赠仪式举行
- 基础医学院姜世勃/陆路团队《细胞》发文讨论抗新发病毒药物的开发策略
- 新时代 “复旦梦” 点燃奋斗激情!复旦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出炉记
- 复旦人在永平!脱贫摘帽不放手,复旦-永平的故事,还在继续中
- 于同隐:闻令而动跟党走,成为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