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全球网络秩序到了变革时刻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近日发表声明称,有个别反华分子通过网络恶意攻击刘晓明大使推特账号,手段卑劣。使馆已向推特公司举报,敦促推特公司认真调查、严肃处理。
以非法侵入他人社交账号的方式,实施某些引发错觉的行动,包括发布引发认知混乱的信息,从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角度来说,并不涉及高端科技手段的运用,但作为一种被蓄意策划的行动,则可能对网络空间的认知、互动模式乃至秩序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无论是21世纪初期个别网络霸权国家通过互联网实施所谓“颜色革命”,还是通过窃取外交使节社交媒体账号并实施信息混淆行动,都可以看作是多元化的行为体谋求滥用网络空间行动自由,以混淆具有公共属性的网络空间秩序为代价,谋求实现所谓收益的行为。
盗号、抹黑、骚扰、人肉、煽动、串联、制造假新闻,这些包含各种目或图谋的手段,正在无序的网络空间中不断得以滋生和蔓延,并日益规模化、政治化和武器化,对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如果网络空间中的主要行为体,尤其是主权国家行为体,以及运营全球范围超级平台的主体,能够以负责任的方式直面问题寻求合作,那么可能此前事实上已陷入某种停滞状态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秩序良性变革进程或许能够重新走上正轨。
这个过程当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更不可能是自发完成的。整体来看,个别网络霸权国家滥用网络自由做出的错误示范,以及基于自私的利益考虑采取的不负责任的偏袒与多重标准,为此类网络空间不负责任的负面行动提供了充分的养料,也过度透支了全球网民对网络空间秩序的基本信任,这种信任,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具有不可再生性的战略资源。
另一个挑战是,如何找到一条均衡治理的新路子,避免那种“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错误选择。显然这需要均衡各方面的需求,兼顾技术内生需要,照顾数字经济发展特征,满足多元主体借助网络提升福祉的本能,继而在安全、发展、繁荣、平等、普惠等方面实现务实且可持续的均衡。一言以蔽之,人们需要真正意义上能够体现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中国领导人早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就已有相应表述。中国领导人提出,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并聚焦尊重网络主权平等原则为核心,提出了五点倡议。
之后,中国在实践中一直在积极落实这些倡议。2017年3月,外交部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下称“战略”)。战略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就推动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首次全面系统提出中国主张,为破解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难题贡献中国方案,是指导中国参与网络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战略性文件。这是中国就网络问题首度发布国际战略。“战略”指出,网络空间给人类带来巨大机遇,同时也带来不少新的课题和挑战。各国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利益交融,休戚与共。国际社会应携起手来,加强对话交流,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稳定与繁荣,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作为最新的进展,2020年9月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代表中国政府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他指出,数据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字治理构成新的挑战。各国亟须加强沟通、建立互信,密切协调,深化合作,共商应对数据安全风险之策,共谋全球数字治理之道。
中国发起的这些倡议,结合目前互联网发展的客观需求,充分说明,建设一个良性的、有序的各方参与的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各国政府唯一的选择。
所有这些发生在网络空间的事显示,现在全球网络空间的治理已经到了网络秩序必须进行重大变革的时刻。放任霸权,任其一意孤行,放任各种肆意妄为,或者是放任各国采取画地为牢的方式,自我进行简单的主权割裂等等以上方式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目前亟须的网络秩序变革中,全球应该坚持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共同推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秩序的良性变革的到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沈逸:全球网络秩序到了变革时刻
相关推荐
- 尹晨:改革“掘进机” 开放“破冰船”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戎课题组合作研究在“碳中和”领域取得进展
- 复旦大学2020年上海市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选拔结果正式公布
- 学习贯彻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今天,钟扬纪念室揭幕
-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与杨浦区教育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 刘智攀:在算法世界里勾勒化学蓝图
- 生物医学研究院分子细胞生物学团队揭示Tet2-Zscan4f复合物促进体细胞重编程新机制
- 中国大学智库论坛2018年年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物理学系教授修发贤课题组在外尔半金属电磁响应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高晓林: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 孙德刚:美国政府的中东政策为何乏善可陈
- 共论新中国经济70年与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五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举行
- 创新机制体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一行在复旦座谈
- 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彦辉教授主持完成的《转录起始超级复合物组装机制》项目入选“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聂志鸿团队设计纳米“人造分子”简易制备方法
- 述评:3天两地5场活动,复旦人传递了什么?
- 首位驰援武汉的上海医生钟鸣和上海五院50名战士回家啦!复旦497位援鄂英雄悉数荣归
- 沈国兵:疫情下如何为我国中小企业纾困解忧
- 疫散花开,为爱前行!2020年度“一健康基金”颁奖仪式举行
- 落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复旦大学为迎接学生有序返校做好准备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