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首发!“疾控女侠”吴凡、公共卫生专家汪玲所著《当下与未来》在上海书展正式发布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上,抗疫书籍备受瞩目。今天(8月16日)下午,又一本和抗疫相关的著述与读者见面。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疾控女侠”吴凡和公共卫生专家汪玲两位教授所著的《当下与未来》一书在上海书展上正式发布。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劲军、上海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黄红出席首发式并致辞,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以及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市学位办相关领导,受赠新书高校代表和读者代表参加首发式。首发式由袁正宏主持。
《当下与未来》揭幕
袁正宏主持首发式
《当下与未来》是一部纪实作品,以疫情亲历者、研究者和战斗者的抗疫轨迹为主线,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刻画了全社会同心戮力、共抗病魔的历史瞬间,反映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海疾控中心建设、上海预防医学会的历史。同时该书作为上海市学位办2019年委托复旦大学项目“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院校教育和核心能力培养”的成果,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如何培养公共卫生人才提出了宝贵经验,也反映了部委市三方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的改革成果,是“四史”学习教育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结合。
吴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合作中心主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健康统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会长。从事公共卫生科学研究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近30年,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多项,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以主要完成人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因公共卫生领域优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突出贡献被列入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获得“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仁心医者·上海市仁心医师奖”“上海市巾帼创新奖”。
汪玲,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和克卿书院院长,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与全科医学教指委委员, 上海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2014)、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 项(2018)、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2013/2017)和上海市青年科技博览会金奖(1993)。
该书由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主要完成人吴凡和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一完成人汪玲合作撰写,二人均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科教授,也都是我国本土培养的公共卫生博士。吴凡从事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近30年,汪玲从事公共卫生和医学研究生教育工作近40年。
焦扬致辞
“对这段艰苦岁月最好的致敬,是忠实记录这段历史,并书写新的历史。出版的功能,就在于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使伟大的物质和精神创造成为人类社会的财富。”焦扬在致辞中表示,《当下与未来》一书为加快建设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升防控救治能力,加强公共卫生学科和医学人才培养,凝聚了智慧与经验,带来了启迪和思考。期待吴凡教授、汪玲教授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为守护上海城市安全和人民健康,为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医学人才培养,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发展改革,做出更大贡献,并希望有更多像吴凡、汪玲一样的专家学者恪守初心、勇担使命,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研究置于服务大局中,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智慧力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新书首发!“疾控女侠”吴凡、公共卫生专家汪玲所著《当下与未来》在上海书展正式发布
相关推荐
- 百年征程照初心,旦复旦兮绘新篇!复旦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纪实
- 复旦大学·中国宝武“国企公开课”暨校外辅导员、企业顾问聘任
- 复旦大学启动2020年“119”消防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
- 同心抗疫,为人群服务,各附属医院做好诊疗“接力棒”
- 复旦大学师生集中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
- 复旦大学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工作
- 大气科学研究院教授王桂华主持申报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 青岛市副市长栾新一行来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 庆祝张薰华先生从教75周年座谈会暨“经济规律探索”学术研讨会举行
- 复旦医科18个项目荣获第十七届上海医学科技奖
- 唐亚林: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 一起认识2020-2021学年度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
- 2020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复旦分营活动云端开展
- 复旦大学《高等代数》:传承先辈精神, 面向时代需求,让专业学习“有劲儿”“有温度”
- 复旦携手广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
- 没有冷科研、热科研,“国家需要你,你肯定要好好干!”参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复旦教授李郁芬走了
- 复旦大学工会发起线上“江湾校区11条道路路名方案征集”活动
- 复旦大学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战略合作协议续签仪式举行
- 2020复旦科技创新论坛举行
- 复旦大学畅迎2018级研究生新生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