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优秀本科生获评复旦大学2020届本(专)科“毕业生之星”
日前,复旦大学2020届本(专)科生“毕业生之星”风采展评终审答辩会在线上举行,10位优秀本科毕业生获评“毕业生之星”。
今年的“毕业生之星”展评着重展示2020届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术科研、服务奉献、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获评学生中,有勤学笃志、在国内外顶尖平台展现本科生科研风采的“硬核学霸”,有好学力行,将专业学习的前沿转化为技术实践的“研发达人”,也有行走世界各地、投身全球治理的青年。他们的故事激励更多复旦学子胸怀远大理想、矢志艰苦奋斗、锤炼过硬本领、心系祖国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毕业生唐溪若积极参与各类项目及课题组,投身基础教育与农村儿童发展,着眼服务基层、扎根祖国沃土,充分利用着自身跨文化沟通优势向外探索。她热爱演讲与辩论,多次与国际高校学子同台竞技,不断刷新复旦英辩成绩,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复旦风采。而复旦这片沃土亦滋养着她在各级英语辩论竞赛、跨学科课题研究、专业学术论坛、教育实践与志愿活动中不断成长。
新闻学院毕业生吴雨浓在拉萨尼木县中学支教期间,创作了数十篇反映藏族教育与文化的新媒体作品,及相关摄影、视频纪实。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外故事,她曾三次前往非洲采访调研,走过肯尼亚、南非、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创作纪录片,撰写深度报道。在疫情期间,吴雨浓亦聚焦非洲疫情,撰写专栏文章,参与国际舆论研究与引导。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毕业生菲利蒲是来自塞尔维亚的留学生。在校期间,她参与筹办了“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聚集世界青年在阿斯塔纳世博会共话一带一路、分享乡村治理的中国经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还在塞尔维亚驻上海总领事馆帮助协调中国人民的捐赠物资,并参与进行翻译工作文件、采购医疗设备等工作。他积极融入中国、理解中国,更希望在学术和外交领域成为中塞“钢铁友谊”的桥梁。
数学科学学院毕业生熊子恺这样立志:“在今天,做好基础学科的深蹲助跑;在未来,铸就应用领域的起飞跳跃。”他连续三年入选数学学院拔尖人才计划,并踊跃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他利用数学知识在多学科交叉领域进行学术探索,曾以共同通讯作者身份投稿论文,被国际顶级会议NeurIPS接收。他还多次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并进行献血,服务社会。
化学系毕业生刘君朗立志学术,从大一暑假起即加入郑耿锋教授课题组,进行与能源相关的科研工作。他参与提出的“氧化还原电对辅助的人工光合作用体系”,实现了当时太阳能驱动的最高能量效率的二氧化碳转化反应。他还热心科普,多次担任复旦大学化学嘉年华志愿者,参加学生发展中心组织的化学答疑服务;担任大英百物展志愿者,为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人文课程等。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毕业生赵伯罕对计算机科学尤其是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领域抱有浓厚兴趣。他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SONIC实验室核心成员,参与了实验室国家级科研项目“面向多业务融合的软件定义网络(SDN)规模试验与验证”中的任务研发。他积极参与工业界的项目研发,将科研成果与工业界的需求相结合,力求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软件学院毕业生刘欣彪将专业所学转化为实践项目,探索机器学习前沿技术的实践转化,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银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到200小时左右。他结合专业特色,组织了前往海南省白沙县支教,杨浦社区老年人智能机科普、反电信诈骗科普等活动。
法学院毕业生陈大慈深度调研上海社区,形成并发表了超过10万字的调查分析报告。她带领团队参加第四、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且注册成立公司,获得了创新创业学院泛海创业基金支持。作为一名在复旦求学的台湾学生,她也从未忘记尽己之力促进两岸青年交流。
材料科学系毕业生徐鸿彬积极投身科研,在大一伊始就加入吴仁兵教授课题组进行与能源存储与转换相关方向的研究。2019年暑假,他前往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锂电之父Goodenough教授课题组访问,合作进行了固态电解质及电催化的研究工作。在本科期间,由他发表的SCI论文已达13篇。业余时间里,他还参加了新生杯篮球赛、院系杯篮球赛等体育活动,并作为象棋社的成员代表复旦大学参加上海市棋类锦标赛。
基础医学院孙励华热心科研。她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工程靶向肿瘤能量代谢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项目,并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获铜奖。她努力将专业理论和公益实践相结合,组织了“四川省富顺县文井九年制学校博学夏令营暨寄生虫疾病调研”等调研实践。作为医学生,她还积极参与献血并加入全国干细胞库。
据悉,今年的“毕业生之星”评选从4月起开始启动,通过院系推荐、优秀毕业生自荐,共收到候选人材料64份。经过推荐报名、初审阶段、终审答辩三个环节,最终评选出了10名“毕业生之星”及10名“毕业生之星”提名奖。他们的突出事迹涵盖了学术科研、志愿奉献、自强拼搏、文艺体育等众多反映复旦学子进取风貌及优秀才干的面向,充分展现了复旦学子的精神风貌。
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微信公众号“卿云歌”从6月起开设“绚丽青春 努力前程”微信专栏,分期推送展示“毕业生之星”的优秀事迹。毕业季期间,“毕业生之星”的宣传桁架亦在校内显著位置搭设展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10位优秀本科生获评复旦大学2020届本(专)科“毕业生之星”
相关推荐
- 复旦大学阚海东教授团队在空气污染与健康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
- 复旦大学统一战线赴永平县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暨“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
- 微电子学院江安全课题组研制出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高密度存算一体化非易失性铁电单晶畴壁存储器和晶体管
- 复旦大学党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郜元宝:为文学打开宽阔的文化空间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白泽战队勇夺第十三届全国信息安全竞赛决赛总冠军
- 祝贺!马兰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第十六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暨“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座谈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推动思政课改革再出发 复旦大学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郑长忠: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半边天力量
- 沈自尹院士医学发展基金捐赠签约仪式举行
- 从党的百年征程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复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举行党史学习教育理论辅导报告会
- 脑科学研究院邵志勇课题组发现CDC42和IQGAP响应胶质细胞促突触发育信号的通路
- 师德专题教育总结交流暨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工作落实推进会召开
- 《江苏历代方志全书》捐赠仪式在复旦大学图书馆举行
- 时隔一年钟鸣再次“逆行” 沪首位驰援吉林省专家出征
- 金力:准确把握一流城市和一流大学辩证关系,服务支撑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
- 复旦大学研究生开启“云上”预答辩
- 首批“国家发展动力”研究成果发布!复旦老中青三代智库学者,接力咨政使命
- 教育部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职工文艺汇演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