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校友云聚母校 共庆建校115周年
“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历又一次翻到5月27日,复旦大学迎来115岁生日。
“云返校”小程序主页面
今年,受疫情影响,校友返校等校庆系列活动均搬到“云”上。世界各地的校友在“云聚复旦”中漫步岁月,在“共沐光华”间天涯一心,欢聚一堂的喜悦依然值得期待,对母校的祝福仍旧情意深长。小程序“相聚”母校。
“云返校”主视觉海报
“云参观”是小程序的主体功能。四校区手绘地图、20余个参观点的全景视频,带着校友们在“云”端漫步校园。“云回忆”“云寄语”“云答题”“云点亮”“云合影”“云点菜”“云捐赠”等七大版块也各具特色,为校友们提供浸入式体验。
“云回忆”功能页面
打开“云回忆”板块,复旦大学校友会精选的地标建筑、风光美景、校园生活等三类照片将校友们带回求学时光。通过“记忆分享”功能,校友们还可以生成一份基于本人在校年份的“记忆中的复旦园”电子相册。
“云寄语”功能页面
“有那么一句话,只有我们能读懂。”在校训墙、燕园、老校门、相辉堂、光华楼、东一号楼、医学生誓言碑、廖凯原法学楼、张江图书馆等九个“云寄语点”,校友们“驻足”写下想说给母校听的心里话。一字一句或深切怀念、真挚祝福,或展望未来、意气风发。无论内容为何,在他们心中,落款都是“复旦人”。
三大特色功能页面
每答完一题上升一层楼,到达15楼星空咖啡厅可短暂休息,全部30题答完就可登顶光华楼,重温纵览校园、心旷神怡的壮美心境——“云答题”环节吸引众多校友参与,在趣味挑战中回顾校史、体察校情、见证学校发展,其中1480人成功“登顶光华”。
“有一道光,叫复旦人的星光,复旦的星空之所以璀璨,正是因为无数颗闪闪发光的星。”当天,校友们从世界各地共同“云点亮”复旦人的全球地图,为母校庆生。无论昼夜,天涯共此时。
全球复旦人点亮地图
应用人脸融合“黑科技”的“云合影”功能,是许多校友的“心头好”,让他们能在“云”端与四大校区标志性建筑物合影留念。不少“复”二代小朋友也参与其中,清澈的眼神中尽是未来与希望。
“云点餐”分享页面
无论走到哪里,食堂的味道定会伴随终生,校庆日怎能没有美食相伴?“云点餐”成为当天最为热门的云应用,获得校友们最热烈的参与,晒出本人中意的一份“云返校”套餐。点餐排序尾数为5的校友,还将在香港智华基金的支持下获得一份北区食堂美味返校餐,可在疫情结束后亲身体验全新升级的“新北食”。截止28日上午8点,共送出返校餐700余份。
聚星成光,聚沙成塔。“云返校”活动当天,校友们还通过校友年度捐赠网积极参与捐赠,支持母校发展。
“云返校”小程序当日系统总点击量近9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复旦校友云聚母校 共庆建校115周年
相关推荐
- 沈国兵:美推动大规模债务货币化或会动摇美元本位
- 淄博市党政代表团访问复旦大学
- 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赴大理永平县和重庆石柱县 开展医疗义诊讲学活动
- 复旦大学与光明日报社签署党建共建协议
- 第三届复旦大学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暨中学生哲学论坛举行
- 复旦大师剧《陈望道》首次走出校园,在老校长家乡义乌上演
- 复旦大学2019年度科技工作会议召开
- 复旦大学“基于IPv6的5G虚拟校园网建设”项目入选“2021年中国IPv6优秀创新案例”
- 防控疫情,守护校园!@全体复旦师生,这九条请务必做到!
- 复旦大学建校115周年升旗仪式举行
- 吴新文:坚定“四个自信”,讲故事才有精气神
- 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 用创新理论回答中国管理学的时代课题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
- 复旦大学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2020年区两会上积极履职
- 校长面对面:畅聊学业发展,加强交流互通,陈志敏副校长与书院学子共进午餐
- 《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功能党支部召开第一次组织生活会
- 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来复旦做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
- 生命科学学院王久存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中国汉族人群皮肤微生物组特征
- 张贵洪: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
- 今天,我们“云”祭扫:清明时节忆先贤,指尖传情寄哀思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