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论坛成功举办
(通讯员 包圆圆)11月27日,由我校和中华女子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八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我校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和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合作承办了此次论坛。来自加拿大、南苏丹、坦桑尼亚、中国4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媒介人士齐聚一堂,就“媒介·女性·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务院妇儿工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华女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10余个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论坛。
为响应疫情防控要求,论坛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同步进行。论坛开幕式由中华女子学院王京霞副院长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主任刘利群教授为论坛致辞。论坛研讨环节由我校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琴和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院长臧海群共同主持。
大会嘉宾与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在主题发言环节,国务院妇儿工委员会办公室一级巡视员张立女士围绕《媒介是促进女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女性是促进媒介发展的主体力量》主题,详细阐释了北京行动纲领第七个关切领域——妇女与媒体领域提出的两个重要目标:“在媒体和新的通讯技术内,并通过媒体和新的通讯技术增强妇女参加表达意见和作出决策的能力”以及“促进媒体对妇女做出均衡和非陈成规定型的描绘”。张立女士回顾了历次“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编写以及其中关于妇女与媒体的内容,分析了习近平主席关于妇女发展的部分重要论述,启发了与会人员的思考。
国务院妇儿工委员会办公室一级巡视员张立女士
来自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的Sunera Thobani教授介绍了交叉分析模式在性别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在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背景下,人们都面临着复杂的境遇。她认为无论是分析种族性别还是分析疫情对人群的影响,一定要秉持交叉分析的视角。
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Sunera Thobani教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央视新闻微信制片人马文佳女士发言的题目为《在奔跑中调整呼吸》。她从耐力、策划力和发散力三方面分享了作为新媒体平台的女性媒体人日常工作的情况,展现了女性媒体人拥有的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央视新闻微信制片人马文佳女士
南苏丹朱巴大学联络干事Pascal Viola Matela在发言中提到,今天是新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讨论新媒体为女性赋权的同时,要看到新媒体也加剧了性别数字鸿沟。信息化时代,女性在信息领域依旧面临着资源和机会的不平等。
朱巴大学联络干事Pascal Viola Matela
坦桑尼亚姆万扎市议会社会福利官员Christina James Mwambolah以坦桑尼亚为例,讲述了坦桑尼亚融媒体发展现状,以及媒体在女性发展中起到的积极的作用。
姆万扎市议会社会福利官员Christina James Mwambolah
作为媒介性别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曹晋教授的发言以《交叉分析模式与中国社会性别研究》为题。她强调了交叉分析模式在中国研究中的重要性,并以典型研究案例强调了如何从差异化、多元化的模式展开研究。
坦桑尼亚第二副总统办公室助理灾难处理官员Fatma Salum Mohamed女士介绍了在坦桑尼亚,媒体在灾难发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包括人们如何利用媒体获取信息、获取帮助等。
坦桑尼亚第二副总统办公室助理灾难处理官员Fatma Salum Mohamed
在主题发言的下半场中,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宋素红教授介绍了“算法传播中的性别歧视与治理建议”。她敏锐地分析了算法性别歧视的逻辑,提出了如何对算法中的性别歧视进行多元化治理。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宋素红教授
我校电视学院吴炜华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平等参与和身份重塑:新媒介空间中的性别呈现与批判》。他聚焦了新媒体空间中的性别呈现,对网络空间的亚文化现象进行了学理性分析和批判。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吴炜华教授
我校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唐觐英老师的发言题目为《艰险而光辉的中国抗疫:女性足迹与经验启示》,她从女性抗疫的故事出发,对国内外传播空间中一些突出的焦点措施和话语争夺进行了学术上的回应,从传播经济学的立场启发思考。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唐觐英老师
中华女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张源老师的发言以《性别特质的媒介具像与反抗》为主题。她通过“元气满满的哥哥”和“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些电视节目深刻分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想象,认为这种性别想象不仅在媒体上,实际上也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中华女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张源老师
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刘旸老师的发言题目是《性别传播研究的新媒体赋能》。她紧紧围绕新媒体传播的媒体发展背景,对如何在性别研究领域发挥新媒体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刘旸老师
中山大学博士后刘菡分享的主题是《主要图书分类法中女性研究类目设置的比较研究》。她通过对主要图书分类法女性类目设置研究,发现女性视角被分散、被遮蔽、被边缘的实质性问题,提出了学术知识结构中存在男性中心主义的基本逻辑。
中山大学博士后刘菡
论坛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的卜卫教授作了点评。卜卫教授从本土化、交叉分析、性别和技术三个层面,对与会专家们的观点和研究进行了深入而精彩的评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卜卫教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UNESCO Chair)是教科文组织推动大学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间学术交流,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组织平台。我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于2005年设立,迄今已经走过15年的历程。我校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是教席的执行机构。“媒介与女性”教席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优势资源,每1-2年举行一次教席论坛,目前成功举行八届,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编辑:阎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第八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论坛成功举办
相关推荐
- 我校法律诊所和诊所教师获荣获全国优秀法律诊所及教师称号
- 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春季工作会议召开
-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百场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活动在中传隆重举行
- 2019-2020学年“优秀团学组织”答辩评审会成功举办
- “追寻红色记忆”主题活动暨中传“党性教育基地”揭牌授牌仪式在江西举行
- 学术期刊中心召开2020年度年鉴培训暨组稿视频会议
- 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校友企业走访活动
- 陆嘉宁:班主任是领队,也是标尺
- 陶经教授荣获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
- 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馆召开馆务扩大会传达学校重要会议精神部署工作任务
- 我校教师入选2018—2019年度高校与新闻单位互聘交流“双千计划”
- 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党支部组织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 经济与管理学院荣获中国MBA联盟2019年度“MBA院校最佳组织奖”
- 中传喜迎2020级本科、研究生新生
-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重要讲话精神
-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党支部组织参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
- 我校2021年秋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例会召开
- 人文学院文学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举行云上支部活动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教育中心)举行中外学生中秋联谊会
- 中国传媒大学首次校级线上考试顺利举行
新闻公告
- 雄安集团公共服务公司到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调研交流 03-17
- 学生公寓服务中心举办2022年春季职工培训会 03-17
-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崔建民局长来我校调研交流 03-16
- 宣传部党支部赴密云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03-14
- 机关党委书记张海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讲授专题党课 03-14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团队赴兴安盟科右前旗对接工作 03-14
- 我校召开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推进会 03-14
- 伊丽媛献唱《人民江山》用歌声传递两会精神 03-14
- ?图书馆召开意见征集会 推进“中传学者文库”建设 03-13
高考招生
- 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