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我校金滢坤教授与广岛大学合办“中国童蒙文化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8-07-23 0 新闻公告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新闻网

  7月5日至6日,由我校历史学院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金滢坤教授和日本广岛大学荒见泰史教授发起的“中国童蒙文化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广岛大学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日本广岛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委员会主办,日本平山郁夫美术馆协办。大会邀请京都大学高田时雄教授、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复旦大学韩昇教授、四川大学郑阿财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田澍副校长等海内外知名学者二十余人,齐聚广岛大学中央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就大会主题“中国童蒙文化与东亚”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大会由东道主广岛大学荒见泰史教授主持开幕式,我校历史学院教授金滢坤教授致开幕词,广岛大学副校长佐藤利行、平山郁夫美术馆馆长长平山助成、童蒙文化委员会会长徐勇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教授等分别致辞,说明会议缘起、童蒙文化研究的发展,与对于此次会议的祝福。此次会议于5日及6日上午进行主题报告,5日下午则有两个场次的论文发表。

  5日上午主题报告中,高田时雄教授针对其所发现的孤本《直音汇韵》一书进行介绍,并展示出海內外图书馆所藏《杂字全书》《相对杂字》《训蒙图汇》《幼学杂字》《新出对像蒙古杂字》《满汉同文杂字》《满汉幼学杂字》《三才杂字(西夏文)》等书,说明此类蒙书的相互影响,提供蒙学研究的新材料。王子今教授透过文献材料的耙梳,清晰的描绘出汉代女童教育的面向,如文化知识、道德修养与生活技能等,增补中国童蒙教育中女性教育的研究。韩昇教授以《从历史人物谈童蒙教育》为题,宏观的谈论中国历史上“神童”局限与借鉴,需以新的思考、知识与科技,发展中国童蒙教育,韩昇教授的新视角值得省思。田澍教授则以晚清甘肃通渭牛振麟《牛氏家言》为主题,介绍甘肃通渭牛氏家族耕读家风,及《牛氏家言》中道心、养气、齐家等核心思想,与此书的独特价值,以见家训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童蒙教育的重要性。

  6日的主题报告郑阿财教授以《蒙求》一书为中心,以文化交流的供需观点切入,利用《蒙求》各项文献例证,如1947年山西应县木塔辽代白刻本、斯坦因西夏汉文写本、敦煌写本、宋徐子光《补注蒙求》、杨守敬于日本所发现之古本《蒙求》等,谈论此书作者与唐宋时期流传情况。并由日本对于《蒙求》的阅读,与仿作《本朝蒙求》的析论,以见《蒙求》对于日本的影响,进一步提出对于流传海外蒙书的重视,以此见中国文化对于外国,如汉字文化圈诸国的深刻影响。徐勇教授分享其对于《三字经》作者考订所得出的研究结果,针对“王应麟”、“区适子”二说,认为是“区适子”所做。朱凤玉教授也讨论了《三字经》作者、流传与对于日本的影响,依据2009年新发现南宋桂氏《家训》,将《三字经》成书向前推四百年外,亦透过1910年越南陈仲抗所编《三字经新汇》参订“区适子本”与“王应麟本”以成书。她提出《三字经》早期为私人传抄流传南方,故王本、区本各有流传,又因王相《三字经训诂》通行,使王应麟之说大为通行。最后,由金滢坤教授做了《唐代家训、家风、家法与社会教化管窥》的报告,透过家训、家风、家法三个家庭教育,探讨唐代社会教化的情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析中国“诗书传家”文化传统,此虽始于隋唐为削弱士族势力的策略,但重视忠孝、勤俭、谦让等美德的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皆是士族与其子弟成败与否的关键,此标准放之今日亦准之,皆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在大会召开的两天之后,7月9日《光明日报·理论版》刊登了金滢坤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家训、家风及其历史影响”的专栏,刊登了金滢坤《唐代家训、家风、家法与社会教化》、施克灿《〈郑氏规范〉中的家庭伦理及其影响》、杨纳名《从范仲淹家训看宋代士大夫的家国情怀》2篇文章。其中金滢坤、施克灿教授的两篇文章,就是大会会议论文的精华。

  在两场论文发表中,第一场次里,王凌皓教授从国家、家族、个人三个面向的分类与分析唐代家训诗,讨论唐代家训的教育价值。杨秀清研究员以思想史的角度探析敦煌童蒙教育文献,以论其知识、文化与宗教伦理等面向。周扬波教授介绍其整理与探析宋代蒙书概况,提醒《三字经》中所建立起的历史幼儿人物群像,与宋代“科下庶童”、“礼下庶童”到“理下庶童”的发展进程。刘怡青博士以汉字文化圈的概念切入主题,介绍越南《千字文》类蒙书概况。第二场次施克灿教授以浙江浦江县郑氏家族《郑氏规范》为中心,分析了“郑义门”累世不衰的缘由;张小锋教授则以童歌、童谣为出发点,并以两汉为例,说明童歌、童谣的影响力;毛晓阳教授介绍清代福州进士李彦章在教育建设如建造书院、筹办义学,以及编辑蒙书《榕园识字编》的贡献,以见知识份子对于基层教育的影响力;常荩心博士由敦煌《千字文》探析了唐宋在蒙书避讳的情况;任占鹏博士以张涌泉教授16件《敦煌百家姓》写本为基础,加上其所发现的材料,介绍、分析此18件写本,说明敦煌姓氏蒙书的特色,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我校金滢坤教授主持了闭幕式,韩昇教授致闭幕总结时,言此次会议可分为童蒙教育的历史文献、家学家训、蒙书发展,与海外蒙书四大领域,足见报告议题的广度与深度,亦见对于童蒙研究的重要性。会议主办方荒见泰史教授于闭幕时,做了有关小野田亮正事迹的报告。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期间遭遇日本广岛罕见的暴雨袭击,特大水灾,中日学者携手抗灾,成功地躲过灾害,建立了深厚友谊。

  在与会期间,还召开了我校金滢坤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童蒙文化史研究”第四次工作会议,荒见泰史、朱凤玉、郑阿财、韩昇、王凌皓、杨秀清、施克灿、张小锋、毛晓阳、周扬波、常荩心、任占鹏等课题组负责人与核心成员参加了会议。首席专家金滢坤教授对过去一年半来项目进展情况、研究进展的总体评估进行了汇报,重点讨论了中期检查事项,并对后续研究作了比较明晰的安排。经过会议的充分交流,课题组的前期成果基本得到了肯定,团队对迎接中期检查有了较为坚定的信心;同时也对课题存在的不足有了进一步认识,更加明确了后续的研究思路,整个队伍的士气有了大幅的提升。

 

 

 

  

  (供稿:金滢坤)

(值班编辑:张营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金滢坤教授与广岛大学合办“中国童蒙文化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