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科学的责任与负责任的科学”第一届论坛暨“基因编辑技术中的伦理与责任”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行

2018-12-25 0 新闻公告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新闻网

  2018年12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STS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科技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科学的责任与负责任的科学”第一届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以及首都师范大学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就“基因编辑技术中的伦理与责任”展开热烈讨论。

       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科技法研究中心主任李昕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皓毅以“基因编辑的技术应用及其反思”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

 

 

 

  会议第一单元为“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段伟文研究员从伦理伪善,偏好风险的实用主义伦理基点,预防性与主动性的生命政治抉择,人类深度科技化的未来等维度探讨了基因编辑技术伦理问题的应对。中国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张新庆教授结合当前基因编辑技术的争议,提出基因编辑技术将在政府监管及伦理方面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会为科学家、政府、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对话提供机遇。首都师范大学法律系吴高臣教授从“法律上的人”出发,对胚胎基因编辑产生的人的法律地位进行探讨。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谭波教授介绍了我国伦理审查的现状。天津大学法学院刘召成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后李晓洁、首都师范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汪雄、首都师范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崔俊杰进行了评论。

  会议第二单元主题为“基因编辑技术中的伦理和法律责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刘益东研究员认为,在知识极易扩散的互联网时代,科技伦理失灵和监管失灵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与挑战,要实事求是地在这种不利条件下考虑对策。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潘建红教授重点阐述了伦理的界限和治理。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院朱明哲副教授认为国家的监管应从更精确的技术监管入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周友军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李昕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安丽娜进行了评论。

  会议第三单元主题为“基因科技发展的保障与规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肖青副秘书长提出应加强科学家的学术自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STS中心副研究员高璐认为,一方面应坚持开放和透明原则,允许公众参与;另一方面应加强有关基因编辑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杨一介研究员分析了科研增添利益色彩后对社会的影响,并对基因编辑技术立法提出建议。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邓勇副教授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法律规制与保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知识分子》编辑部陈晓雪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助理教授乔宁、首都师范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蒋言发表了评论。

       本次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供稿人:李昕)

(值班编辑:马宇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科学的责任与负责任的科学”第一届论坛暨“基因编辑技术中的伦理与责任”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行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