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长安大学 > 新闻公告 >

沙爱民校长出席第S54次香山科学会议并作报告

2019-10-25 0 新闻公告 来源:长安大学新闻网

10月17日至18日,以“中国长寿命路面关键科学问题及技术前沿”为主题的第S54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围绕“足尺模拟验证的目标、方法与进展”“路面状态智能感知与科学数据交汇”“长寿命路面服役性能的智能仿真理论与模型”“路面工程中的复杂力学问题与新体系探索”四个中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黄卫院士、交通运输部刘小明副部长,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叶玉江司长、高新技术司续超前副司长,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庞松司长、邹力副巡视员和公路局周荣峰副局长等部门代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长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高校以及交通领域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共计70余人出席了会议。我校校长沙爱民教授作为会议执行主席,作了题为“路面工程的智能感知和科学数据交汇”的引导性报告。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代表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致辞。他表示,新时代中国路面技术研究要重点加强道路工程材料与性能基础理论研究和智能装备研发,加快发展智慧无人工地装备与技术。


刘小明副部长致辞


科技部副部长黄卫院士作题为“中国路面发展与新型路面创新”的主题报告。他指出,为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建设新一代智能道路和研发以长寿命路面为代表的新型路面将是我国下一代路面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科技工作者要重点做好采集更全面的性能数据、挖掘更深的演化机理、建立更可靠的服役模型等三方面工作。


黄卫院士作报告


作为会议执行主席,沙爱民校长作了题为“路面工程的智能感知和科学数据交汇”的引导性报告。他介绍了本体感知和器件感知两种主要路面感知手段,指出基于感知方法、材料和结构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提升道路的寿命和智能化水平。在讨论阶段,与会专家一致认同路面感知是一项复杂的决策,需要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材料学、力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与控制技术、能源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支撑。


沙爱民校长作报告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发起,在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相继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学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农业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的资助与支持。香山科学会议是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常设性学术会议。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会议以评述报告、专题报告和深入讨论为基本方式,探讨科学前沿与未来。


(供图:香山科学会议办公室  审稿:韩玲  网络编辑:韩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沙爱民校长出席第S54次香山科学会议并作报告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