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赤峰学院 > 新闻公告 >

我校2021年度科技工作成绩喜人

2021-12-06 0 新闻公告 来源:赤峰学院新闻网

科技工作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是推动高校发展、强大的内生动力。2021年,我校党委、行政对科技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将科技工作纳入到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并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推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科研立项、成果转化等科技工作长足发展,并取得了喜人成绩。

科研项目立项成绩喜人。2021年,科技处进一步强化策划者、组织者、联络员、服务员等角色,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项目申报推进工作;各二级学院认真组织、广泛动员,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全校科研项目申报氛围浓厚。2021年科技处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8次,受理申报材料1136项,均是2020年的1.2倍。

在科研项目立项和资助经费方面,2021年,学校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准立项355项,总资助经费1228.2万元,分别是2020年的2.2倍、2.1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学校自主争取的科研项目经费首次突破了千万元。

在自治区高校科研项目申报方面,我校申报的2022年自治区高校科研项目立项78项,获批资助经费170万元,分别是2020年的1.95倍、2.43倍。

在横向科研课题到账经费方面,我校争取到以农村牧区风险普查等为核心任务的横向科研课题11项,到账经费487.1万元,与2020年82.025万到账经费相比,增长了5.9倍。

在科研项目完成和结题质量上,今年,学校进一步强化项目经费管理、中期检查、结题管理等工作力度,督促指导各项目团队按时高质量完成了项目结题工作,其中,我校申报的1个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综合评价“优秀”圆满结题。

平台和队伍建设成绩喜人。科研平台、科研团队、科研人才是开展科技工作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在学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我校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积极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整合优质资源,在科研平台和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21年,学校新增2个自治区级科研平台(内蒙古口腔颅颌面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红山文化与中华早期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新增1个自治区级科普教育基地(赤峰学院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科普教育基地),2名教职工获批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计划”项目,1名教职工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普专家”荣誉称号。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绩喜人。我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聚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动力和活力、提升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规模和质量等核心任务,凝心聚力、大胆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创了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新局面。今年,我校与赤峰市科学技术局联合共建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云平台”。该平台包括WEB端(“科转云”)和手机APP(“成果头条”),是赤峰市首个专注于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的在线云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投入使用,效果良好。

2021年,我校的无线考场座位分配系统、可移动式实验室仪器收纳装置、回转式残膜捡拾机构3项专利成果实现了成功转化,共获得成果转化资金13万元,填补了我校科技成果转化空白。(科技处供稿 责任编辑:迟卫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2021年度科技工作成绩喜人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