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何态?《后生命》第二届BMAB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给您答案
2018年9月5日,《后生命》第二届BMAB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这也是美术馆新学年以全新面貌迎来的首个大展。本届双年展共邀请了来自世界十个国家、三十余名艺术家、五个国际名校的工作室在这里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观点和成果。展览围绕“后生命”这一主题,分为主题展览、实验空间、超链接展、试听演出、主题论坛、工作坊六大模块,集中呈现艺术家在艺术与科技领域的跨学科艺术实验。双年展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央美美术馆等机构联合承办。
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副院长苏新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Maree Ringland以及多位艺术家代表出席了开幕式。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担任主持人。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范迪安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视觉艺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明而形成新的时代特征,甚至可以说,在视觉艺术表现的主题和表述语言中,总是渗透或关联着特定时代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由此形成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文化宁馨儿。当今,各种新材料、新媒介、新艺术为艺术家思想的探险和创造性想象提供了宽广的试验条件,而艺术家在运用新材料、新媒介、新艺术的同时,更多地将其当作一种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文化关切,由此,“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正在发生时的艺术形式,折射出全球艺术发展新的趋势。
中央美术学院走过了百年的办学历程,现在正伫立在新百年的起点上,在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传统艺术的同时,也积极关注和推动新形态艺术的探索与演进,既作为教学内容以培养能够融通科技与艺术的新型人才,更注重搭建宽阔的国际交流平台以及时展现科技与艺术的最新成果,“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正是这样一个平台。
范迪安指出,在各种新形态的艺术中,媒体艺术是具有很强吸纳力和兼容度的形式,它可以运用各种材料、媒介、手段进行艺术创造。此次展览的主题“后生命”十分新颖,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意涵。“后”(Post)表明了对一种事物已有性质的重新考量与超越。对艺术家而言,“生命”这个词是艺术创造的永恒主题,用今天的视野来看待“生命”,把“生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延伸出“生命”的不同意涵。本次展览从不同维度对“生命”的本质与形态进行探索,展示了“生命”新的诞生方式与存在状态。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致辞
张子康表示,经历一个暑假的修整,美术馆首次以新的面貌亮相,举行《后生命》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这次展览致力以最佳的姿态,为国际媒体艺术界的艺术家、科学家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展示交流舞台,更完整地呈现艺术家的成果和创意。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促进艺术与技术跨领域媒体的交流,促成《后生命》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的顺利举办。
澳大利亚大使馆文化参赞Maree Ringland 致辞
艺术家代表 Brad Miller 发言
学生艺术家代表苏永建发言
随后,澳大利亚大使馆文化参赞Maree Ringland 、艺术家代表 Brad Miller 、学生艺术家代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苏永建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言。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
正如本次展览总策展人宋协伟所言,《后生命》重点探讨在生物基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科技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在日渐受到关注的后人类理论语境中,“生命”这一古老概念的拓展和延伸,以及人在与地球上其他物种共处时,处于“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潮中微妙变化的地位。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旨在为国际媒体艺术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为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学术互鉴提供一个桥梁,给中央美术学院设计教育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开拓学生视野和启发创意的舞台。
展览开幕前,中央美术学院与优必选科技公司举行了联建立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希望通过与在行业领先的企业建立紧密合作,更好地培养跨领域人才,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设计学院费俊教授还给大家带来了精彩导览,让所有嘉宾经历了一场难忘的后生命体验之旅。
展览将持续至9月24日。
展览现场
美术馆/文图
宣传部 宋曼青/编
2018年9月10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生命何态?《后生命》第二届BMAB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给您答案
相关推荐
- 中央美术学院召开全校中层干部视频工作会议
- 习近平: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 “2020潘绍棠雕塑艺术奖学金”揭晓
- 精彩“云”课 | 素描教学基础/叶南 · 造型学院基础部/公开课
- 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宁一行来我校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 谋共识 稳就业 育人才: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召开
- 精彩“云”课|中国古代建筑史 / 姜东成、朱宁宁·建筑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内蒙古校友作品展暨内蒙古校友联络处揭牌仪式在蒙举行
- 中央美院女教授协会成立 首展“美美与共”亮相大都艺术空间
- “万物生息——后石油时代的材料与设计”开展
- 中央美术学院江西校友联络处成立,“触景生情:景居校友艺术展”同期开幕
- 学党史 育新人丨“延河联盟”红色育人基地揭牌
- 携笔从戎 丹青报国:我校四名学子于抗战胜利纪念日应征出发
- “呼吸:造型学院青年教师提名展”在大都艺术空间举办
- 云端书写,我亦从容丨1.8万考生完成中央美院2020专业复试线上“大考”
- 燕郊校区荣获“2016至2017年度三河市文明校园”称号
- 写生路上——瓷都行
-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行政教辅部门联合党总支赴军训基地看望在训师生共庆教师节丨新时代@教育
- 权威丨线上考试,你有疑问?答案来啦——中央美院本科专业复试答疑
新闻公告
- 喜报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中央美院获佳绩 10-14
- 鸽之舞:胡西丹·克里木作品展亮相索卡艺术中心 10-13
- 雕塑系张伟教授获第十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10-13
- “润泽无声——戴泽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10-01
- 发布丨中央美术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09-30
高考招生
- 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本科招生信息(非简章) 08-05
- 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音乐学院2008年本科招生简章 08-05
- 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本科招生信息 08-05
- 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本科招生信息 08-05
- 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