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跨界的方式为传承破壁——2019年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班正式开班
2019年6月12日下午2点,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9中国美术学院当代青瓷与金工跨界创新创意研修班、当代陶瓷与漆艺跨界创新创意研修班”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中心校区热成型大楼举行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由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李玉普主持。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周武在开班仪式上进行了主旨发言。
中国美术学建于1928年,时称“国立艺术院”,是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第一任校长林风眠提出美院的教学理念为“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中国美术学院一直秉持这样的宗旨,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东西方的艺术与文化,重视学科交流,最终落于创作。因此,不同于一般院校中专业与专业之间相互分离的教学环境,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的四大专业,陶瓷、玻璃、首饰金工以及漆艺是集合一体、资源共享的状态,交叉学科的教学方式让学院师生对待艺术和工艺有着更包容更多元的视野。周武在发言中认为,这是本次研培课程进行跨界式创新的基础。
2019中国美术学院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突破传统同质化的研培课程形式,以“跨界”为主题,开展实践与理论综合结合的研培课程。对于主题的设定以及课程设置的主旨思路,周武说:“我们不是要做一种形式上的跨界,而是从更深层次来思考这一话题。对于非遗手艺而言,跨界应该有多个层面,包括工艺的层面、技艺的层面和创作的层面。工艺的层面,更多是指不同领域的造物规范与法则;技艺的层面,则强调对于各种手工艺技术的灵活运用,这还包含着对不同材料的理解;创作的层面则是更高级的层面,建立在工艺、技艺的熟稔之上,唯有如此,才能更自如地进行表。”同时周武认为,跨界本身就是一种观看世界的角度和思考世界的方式,非遗传承人要学会转换思维来看待工艺,看待自己。要学会发问,界是什么?当提到跨界的时候,传承人是否知道原本的界在哪里?“我们不仅要带领传承人发问,我们自己也要学会发问,从更根源的地方看待我们的手艺,看待非遗,才能站在更高的格局为非遗的传承找到路线,而这才是中国美术学院做研培要想的问题。”周武说。
围绕着本次研培的“跨界”主题,此次研培课程在形式上也有所突破和创新:将班级分为“当代青瓷与金工跨界创新创意研修班”和“当代陶瓷与漆艺跨界创新创意研修班”,招收青瓷与陶瓷类传承人20人,金工和大漆类传承人各10人,形成学科跨界式的班级构成;同时改变以往平铺式的课程设置,将一个月的研培时间分为跨界材料认识学习和跨界合作创意实践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为期两周的对跨界材料认识了解的基础学习阶段,分为陶瓷基础、金工基础和大漆基础三个班级,参加学习的学员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未接触过的专业跟随任课老师进行该专业的基础认知和尝试,此举旨在让传承人可以近距离接触其他门类的技艺,对不同领域的材料与工艺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和体验。第二个阶段则是跨界合作的实践阶段,参与课程的学员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和了解将自由结合成“跨界搭档”,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进行一件或一组作品的创作,将前一阶段吸收的信息和拓展的思维在这一阶段直接转化成创作实践,在实际的操作中进一步消化所学所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一次理想与学术性的实践创作。
陶瓷艺术系副主任吴昊负责第一阶段陶瓷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他认为此次的创新性课程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我们不是要求学员成为跨领域的专家,但也不打算让课程流于一般的纯粹体验,会以完成一件作品为目的来设置课程轴线,让学员在这个过程中,完整地接触陶瓷材料、了解陶瓷工艺。”同时吴昊表示,学员因为来自不同的工艺领域,所以本就对工具和材料有着自己的理解和使用习惯,在实际的课程中,学员会采用一些对于陶瓷来说比较新鲜手法,这对师生双方都是一个打破思维壁垒的好机会。吴昊表示:“这样的课程形式可以让不同领域的思维汇集在一起进行碰撞与交融,能够打破传承人的固有思维,让他们重新领悟创新的内涵。”
在开班仪式前一天学员便已经进入课堂开始了第一阶段基础技法的学习。技艺是手艺人独特的交流方式,来自不同地区传承着不同工艺的学员在动手实践的学习中已经快速进入了课堂氛围。来自云南的“乌铜走银”技艺传承人杨智闳是一名年轻的学员,他曾多次在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参与传承人群的研培课程,“但是我第一次参加跨材料、跨工艺的专业艺术院校培训。”杨智闳说,“因为材质与工艺的跨界听上去很容易,但实际上是最难的,这需要我们了解材质本身的属性,还要懂得不同工艺的制作技艺,最后还需要转换思维将技艺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能够参加中国美术学院承办的跨界研培班,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宜兴的紫砂技艺传承人王晓丽选择了漆艺的基础课程,她在用发刷层层髹涂木碗的过程中颇有感悟。她说:“我们对这门工艺一无所知,但是可能手艺人对动手的技艺有着天然的好感,所以即便操作起来困难重重,仍然感觉很有意思。而且技艺其实是相通的,所以虽然我们在做着陌生的事情,但还是会有亲切感。”
开班仪式的最后,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的领导与教授现场为传承人颁发了录取通知书,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李玉普对学员说:“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一刻,即代表着你们也成为了手工艺术学院的一分子,尽管只有短短一个月的课程,中国美术学院也是你们的母校。”
周武同时强调,中国美术学院承办研培课程需要有与众不同的高度与意义,必须有一个长线思维,或许无法得到立竿见影的成果,但却是可以对传承人、对非遗的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作用。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愿意搭建这样一条长期的战线,将研培课程打造成一个非遗资源集合与交流的平台,建立可持续研究与发展的相关课题,形成一个全国各地非遗传承人可以学习、互动、交换信息、碰撞思想的多维度空间,共同发展、共同发掘非遗传承发展的多元之路。
本次研培课程将持续至7月9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以跨界的方式为传承破壁——2019年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班正式开班
- 上一篇:我校举行黄君璧奖学金颁奖暨座谈会
- 下一篇:我校游泳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再创佳绩
相关推荐
- 我院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月活动
- 活动|CAA & DUS 雕塑工作坊 系列活动 - 学术预告 - 中国美术学院官网
- 我校2016年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结题答辩工作顺利完成 - 教学科研 - 中国美术学院官网
- 杭州日报:刘元玺:技与道 画与我 - 国美聚焦 - 中国美术学院官网
- 我校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开展岳庙壁画学习临写党日活动
- 我校1项课题获得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 - 教学科研 - 中国美术学院官网
- 中国美术学院2019年第三批公开招聘人员笔试(专业测试) 有关事项的公告(第十三号)
- 美术报:姬佐秋作品赏析
- 讲座|诗亦犹画—中西传统中的诗画互动探讨
- 预告 | “思想·艺术·科学——山水书法研究的新视角”学术研讨会即将开幕
- 我校举办2018年秋季党校培训班
- 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之江电影新导演计划」 创投版块征集开启
- 民盟中国美术学院总支赴浦江开展学习调研活动
- 我校游泳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再创佳绩 - 报道 - 中国美术学院官网
- 美术报:称之为命运 致“向阳花开”的一代
- 我校游泳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再创佳绩 - 报道 - 中国美术学院官网
- 中国美术学院2019年接受国内访问学者简章
- 庆祝九十七华诞 缅怀新四军伟业 ——党院办支部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 两学一做 - 中国美术学院官网
- 青年时报: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再次来袭
- 预告|“哲匠之道—中国美术学院旧金山特展”(From / To: the Frontier of Chinese Art Education )
新闻公告
- 同舟共济克时艰 凝心聚力战疫情 03-04
- 我校召开所属企业防控新冠肺炎及有序复工视频会议 02-18
- 浙江省本科高校课程建设工作座谈会 01-17
- 我院顺利举行“辞旧迎新”拔河比赛 01-02
- 我校多项新闻作品获浙江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奖 12-27
高考招生
- 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美术学院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本科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4
- 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招生计划 08-04
- 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招生计划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