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大学 > 新闻公告 >

浙大学者参与的2018年研究预示:蝙蝠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宿主

2020-01-30 0 新闻公告 来源:浙江大学新闻网

今天,记者从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冯友军教授处了解到,2018年他与南京军事医学研究所的合作中,对蝙蝠病毒组学开展过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存在与SARS相似的冠状病毒,并从中华菊头蝠中分离拼接得到了2株全病毒序列:bat-SL-CoVZC45 与 bat-SL-CoVZXC21 (Hu et al., EMI,2018)。

在长达3年的研究中,实验部分由合作方完成,冯友军参与了部分课题设计、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及论文撰写等。他向记者表示,这2个冠状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相似性很高,达87.8%。“这提示当前流行的病毒是蝙蝠来源的自然疫源性病原体,该结果与目前2019-nCoV诸多研究结果一致。”

2019-nCoV原本可能寄生在蝙蝠里,然后从蝙蝠传染到和蝙蝠同一生存环境的其它野生动物,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达到了和源头宿主的和谐共处。人类的活动破坏或侵犯了大自然平衡,比如猎捕并食用野生动物,将病毒从野生动物带入到人类活动环境。因这些病毒是“天外来客”,人体免疫系统对其极度陌生,因此被感染后,人体会自发产生一系列过激的免疫杀伤及排斥反应以歼灭“外来物种”。但这种“免疫炎症反应是一把双刃剑,打击病毒的同时也会伤害自身,产生很多不适症状,比如发烧、急性肺炎等。”

冯友军表示,当前看来 2019-nCoV 的传播能力很强,但未来当其为存活而变异,很大可能会产生毒力弱化/传播能力下降的生理小种 (quasispecies), 以避免全体被人体免疫机制绞杀或与宿主共亡,那么其人际感染/传播能力将会慢慢下降。

当前,冯友军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认为,新型冠状病毒与2003年的SARS进化距离 较远,他倾向于认为2019-nCoV 在进化上是SARS-CoV 的 “远房亲戚”或“前辈”,并不是 SARS-CoV 的“加强版”。

问:2018年的研究中您和合作者得怎样的结论?

冯友军:当时的研究提示了发现一类新的 SARS类病毒。我们发现中华菊头蝠可携带大量冠状病毒,换句话说蝙蝠是冠状病毒的天然存储库。虽然当时因为实验条件不合适,未能分离到活的病毒,但通过将大量二代测序的片段拼接得到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将序列提交到NCBI 基因数据库,这两个基因序列在基因库中曾经一度与2019-nCov基因组最同源。

问:为什么说蝙蝠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起源?

冯友军:我们将当前新型冠状病毒与当时的2个病毒对比发现,在核酸水平上有 87.8 % 的相似性,结构蛋白S以及非结构蛋白3CL也非常类似,同源性最高。此外,武汉病毒所 石正丽研究员新近亦提交了一条 2013年分离自云南的蝙蝠冠状病毒序列,相似性96%。 因此推测其源头也是蝙蝠。

问:您对未来将产生生理小种的预判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冯友军:生理小种的出现是基于病毒学的基本知识得出的。冠状病毒对蝙蝠不致病,SARS对中间宿主果子狸不致病,这应该是其为生存长期进化选择的结果,以达到与宿主和谐共处的目的。新型冠状病毒为了活下来,理论上也会逐步进化改变、历经与新宿主的磨合,以期与宿主同存活。2003 年的 SARS 就出现了大量的生理小种。因此,推断2019-nCoV 也会变异,并出现生理小种。当然,具体的变异方式和时间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且,这是从病毒自身角度出发的预估。人群在被其感染的当前,首要还是通过有效隔离阻断其传播途径,其次是放松,心态要积极,好好休息合理饮食,增强自身免疫力,因为最后都是要靠 人体自身免疫力驱逐这“不速之客”,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浙大学者参与的2018年研究预示:蝙蝠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宿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