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教授团队发现躁狂症发病新机制
2018年10月14日,eLife在线发表浙江大学医学院李晓明教授课题组题为ErbB4 deletion in noradrenergic neurons in the locus coeruleus induces mania-like behavior via elevated catecholamines的论文,揭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中ErbB4在躁狂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困扰着全球约1%的人口。临床上常以间歇性抑郁伴随狂躁发作进行鉴别诊断,患者常表现为幻觉、兴奋增强,以及活动增多等症状。研究表明大脑中的弥散性神经调制去甲肾上腺素与该疾病具有相关性,去甲肾上腺素在狂躁期增多,而抑郁期减少。但其该疾病的致病机理仍尚不明确。
答案可能在于一种叫做 ErbB4 的蛋白质, 它在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外膜上被发现。ErbB4 在发育中和成人的大脑中都很活跃, 而某些患有双相障碍的人中该蛋白的编码基因有突变。那么ErbB4 的变化会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动吗?而这些变化是否会增加双相障碍的风险?
为了证实这种猜想,曹淑霞、张颖等人敲除了小鼠蓝斑区域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上的Erbb4基因,结果显示敲除组小鼠较正常组表现出狂躁样行为,如活动度过强,焦虑感较弱,糖偏好较多等行为。给予小鼠临床常用抗双相障碍药物——鋰,发现敲除组小鼠的症状减轻,趋于正常。进一步研究发现,敲除组小鼠蓝斑核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较正常组小鼠活动增强,并且敲除组小鼠脑脊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浓度显著性升高。
综上所述,Erbb4基因的缺失会导致蓝斑区去甲状腺素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增强,进而使脑脊液中去甲状腺素和多巴胺的浓度升高,从而引发躁狂样行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需证实针对去甲状腺素神经元中Erbb4基因及所编码蛋白的靶向药物是否能够有效控制狂躁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
该研究曹淑霞博士和张颖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李晓明教授和连虹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工作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李晓明教授团队发现躁狂症发病新机制
相关推荐
- 校长吴朝晖在202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 提示信息
- 校党委书记任少波看望教学一线教师代表
- 让青年人迸发新活力
- 浙江大学召开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 教育学院教授参与浙江省专家团赴四川阿坝精准扶贫活动
- 浙江大学举行2021年本科生教育专题报告会
- 国家卫健委“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及便民惠民服务新闻发布会在邵逸夫医院召开,推广“浙江经验”
- 信电学院教师赵博设计的人体信道通信芯片相关论文在JSSC期刊发表
- 创建双循环的共轭枢纽
- 浙大儿院江米足教授在消化TOP期刊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高质量临床研究论文
- 浙大学者《科学》刊文,揭示两个重要蛋白“欲谋其政须在其位”的奥秘
- 管院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 行读党史|浙大经济:感悟真理伟力 寻找创新动能
- 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
- 浙大机械:寻真理味道 访百年初心
- 金静芬:“生命不能等待”!
-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到浙大调研
- 平衡建筑研究中心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举行
- 汪方炜实验室在Cell Reports发文揭示细胞周期的重要调控机制
新闻公告
- 浙江大学召开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 03-15
-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林俊德教育基金成立 03-14
- 浙江大学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暨院级党组织书记例会 03-12
-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成立 03-11
- 浙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综合招聘会举行 03-10
-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和浙江大学局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举行 03-10
- 浙大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举行 03-07
- 浙大师生沉痛悼别程家安同志 03-05
高考招生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