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泉团队揭示了氧化偶氮键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2019年10月8日,医学院李永泉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 of azoxy bond formationforazoxymycins bi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天然产物中氧化偶氮键生物合成分子机制,首次揭示了由N-氧化酶催化的四电子转移氧化反应以及由N-自由基偶联的非酶促反应组成的生物合成途径。
图1. 氧化偶氮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氧化偶氮键(azoxy bond)是高含能材料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合成组件,但其生物合成机制迄今尚不明确。李永泉团队利用隐性基因簇激活技术,从恰塔努加链霉菌(Streptomyces chattanoogensis)中挖掘到一类全新的天然产物氧化偶氮霉素,揭示了其生物合成途径(图1),发现其中一个关键酶AzoC是氧化偶氮键的生物合成关键元件(Org. Lett. 2015, 17, 6114-6117)。以对氨基芳香化合物为模型,研究团队进一步进行体外时序及单分子转化实验,重构了氧化偶氮键生物合成过程,发现AzoC催化两步双电子氧化反应将氨基化合物转化为羟胺化合物,并继续氧化为亚硝基化合物(图2);随后反应体系中的辅酶氧化还原对(NAD(P)+/NAD(P)H等)参与了亚硝基/羟胺化合物的快速相互转化,通过非酶促的1+1单电子转化反应生成氮原子自由基中间体,并快速缩合为氧化偶氮键(图3)。该合成途径的亮点主要有:1,非血红素依赖型双铁离子N-氧化酶AzoC催化四电子氧化反应直接将氨基氧化为亚硝基;2,辅酶可以介导芳香族亚硝基/羟胺化合物的相互转变,并参与氮原子的活化和自由基的生成,进而促进氧化偶氮键的合成;3,亚硝基是氧化偶氮键合成的重要合成子。论文研究结果为偶氮类新型高含能材料的合成生物学开发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图2. AzoC氧化氨基底物为氧化偶氮产物
图3. NAD+/NADH介导的氧化偶氮键生物合成
李永泉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毛旭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后郭远洋和博士生李珍华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2250-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李永泉团队揭示了氧化偶氮键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相关推荐
- 浙江大学聚焦精准发力助推景东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 浙江大学召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工作部署会
- 2021年浙江大学思政微课大赛决赛举行
-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举办“使命愿景大讨论”主题研讨报告会
- 浙江大学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
- 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2020年“二上”预算培训会精神
- 陈薇校友为浙大师生作报告
- 浙江大学医学院成为中国首家UDNI成员单位,牵头启动未诊断疾病中国中心建设
- 行读党史|浙大农学:赓续农学精神 共筑美丽乡村
- 浙江大学召开推进工信学科发展大会
- 第十四期“书记有约”活动举行
- 浙江大学召开2022年度工作会议
- 浙江大学举行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 浙江大学-雄凯集团医疗器械联合研发中心揭牌成立
- 由浙江大学牵头的浙江应用数学中心正式成立
- 浙江大学与温州市市校合作工作座谈会召开
- 浙大化工:在触摸历史中赓续精神血脉
- 行读党史|浙大药学:大手拉小手,读书为中华
- 行读党史|浙大农学:农科精神传薪火 乡村振兴启新程
- 第二十七届DMB(登攀)节开幕式暨杰出校友唐立梅主题报告会举行
新闻公告
- 浙江大学召开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 03-15
-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林俊德教育基金成立 03-14
- 浙江大学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暨院级党组织书记例会 03-12
-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成立 03-11
- 浙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综合招聘会举行 03-10
-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和浙江大学局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举行 03-10
- 浙大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举行 03-07
- 浙大师生沉痛悼别程家安同志 03-05
高考招生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