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021年暑期“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周”活动举行
今年暑假,浙江大学“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周”活动走进遵义、湄潭,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等9个国家的14名中外学生,通过“行读党史、感知中国、感受西迁”社会实践活动,连接起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
走进遵义会址,“实践周”里学党史
遵义会议会址,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楼。旁边一棵树龄过百、超过十米的被称为“胜利树”的老槐树,是见证遵义会议唯一“活着的文物”。
一路参观,一路讲解,一路感悟。中外学生走到这棵大树下,感受这次会议是如何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中国共产党、挽救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中国革命的。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进会址陈列馆,一件破旧的红军服让俄罗斯小伙、浙大光华法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Vasilii驻足良久。“从这件衣服可以看出当时红军的条件很艰苦,但同时从照片中看到,他们每到一个地方仍然尽力帮助百姓,我想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立场。”他说。
湘江战役、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科技的声光电,把走进纪念馆的人们引入到一个时空隧道中,参访者以“在场”的视角,走进历史深处,去感悟中国共产党历久弥坚的初心。
“这一路,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红军不怕远征难’。”来自巴拿马的经济学院2019级本科生Erika把这种“不怕”理解为“不惜付出一切的精神”。她说:“中国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与中国共产党的这种精神密不可分。”在伟大长征精神的展板前,中外学生若有所思。
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卢正中介绍,多年来学校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形式,为留学生们更全面地感知中国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更深刻理解中国发展的成功密码,从而培养更多了解中国、造福世界的优秀国际人才。
调研乡村振兴,感知西部发展,百闻不如一见
在已熟悉了东部地区的同学们眼中,中国西部乡村的小康社会该是一幅怎样的美好画卷?浙大学生来到遵义市湄潭县的田家沟村。
五步一景,十步一画,处处绿水青山、安居乐业。一次亲身调研在这个小村落开始了。来自纳米比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生Selma从村民口中了解到:“这里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家里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好。”走过村里的十谢亭、幸福桥和感恩井,听着村民哼唱的小调“十谢共产党”,中外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西部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幸福感。
来自俄罗斯的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2019级本科生Daria在调研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脱贫致富,由衷的竖起了大拇指。“我的手机拍摄记录就没有停下过,我要把照片和视频发给国内的家人、朋友。”她说,“他们都非常羡慕我,很希望有一天也能来中国看一看。”
这次实践中,中外学生开展了3次主题调研,撰写了7篇内容深刻的调研报告,内容包括湄潭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美丽县城建设等。Vasilii在调研报告中这样写到:“今天的湄潭人民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丰富的精神生活,从更高层次追求自己的幸福。”
重温西迁校史,感悟浙大精神,接续校地情谊
湄潭,曾是浙大西迁时期的重要办学场所。抗战时期,湄潭倾其所有保存文脉,使浙大能够在动荡的岁月里,创造出丰硕的教育成果,培养了一批国之栋梁。
“我发现湄潭有浙大小学、浙大路、浙大广场等,一个小城五步十步都体现着浙大元素,原来一个地方和一个大学之间可以有如此紧密的联系。” 来自美国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Aleks感触颇深。
实践期间,中外学生到湄潭县文庙,参观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文庙四周围绕着古朴的建筑,透出浓浓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幕幕仿真的人物场景、一张张陈列展出的照片仿佛将中外学生带回到了八十多年前那段艰难的岁月。
一所大学与一个县城的故事,就从那时开始。此次浙大中外学生的到来,续写上了新的一页。
中外学生为湄潭当地学生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英语夏令营。在文庙前,大家席地而坐,围绕 “浙大西迁历史”和“我理解的求是精神” 主题,浙大中外学生和当地学生进行英语沙龙讨论。五天时间,浙大中外学生与湄潭学子一起学习、参访,举办4场主题沙龙,1场“我的未来不是梦”演讲比赛……抱着对世界美好未来的共同追求,浙大中外学生与湄潭学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湄潭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一场以“不同国家茶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沙龙在湄潭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中进行。实践团成员们介绍各国茶叶的历史,分享各国茶文化的风俗,感知舌尖上的文明滋味。
把所见、所闻、所感介绍给更多的人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2019级本科生马玺媛说:“我们的社会实践团队本身就是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交流的良好平台,让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与此同时通过‘行读’活动,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学校自西迁以来与湄潭之间密切而深厚的联系,也更加切身地体会到祖国西部的发展。”
“社会实践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句中国古话‘百闻不如一见’。”来自玻利维亚的国际教育学院2020级本科生Angel返校后与朋友聊起,以后要结伴一起去中国更多地方看看。
通过这一周的社会实践,浙大的留学生们还有很多想要表达。Erika这两天正在抓紧创作一个短视频,她说:“我想把这次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入到我的视频中,让更多朋友了解中国。”
“我们希望留学生们能够在‘行读’实践中,和中国学生开展深度交流与互动,加深中外青年的友谊,实现文明的交流互鉴。” 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华兵说。
此次“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周”活动,由团中央主办、共青团浙江省委和浙江大学团委承办,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外语学院和动物科学学院组织实施。
一周时间内,浙大中外学生携手湄潭学子,以遵义会议会址、浙大西迁办学场所、湄潭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文历史窗口为课堂,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不仅使中外学生加深了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认识,增强了对浙大西迁校史的了解,同时还促进了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中外青年的友谊,延续了浙大和湄潭的校地情谊,获得一致好评。活动也受到了中国教育新闻网、湄潭电视台、腾讯网和浙江大学人民号等媒体、平台的关注和报道。
(部分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蒋亦丰 通讯员 沈丹 柯溢能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浙江大学2021年暑期“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周”活动举行
相关推荐
- 浙江大学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 我校K.C. Ting教授荣获2021年全球卓越贡献奖
- 党委书记任少波一行赴浙大一院之江院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 浙大机械:在三个“共同体”中培育一代青年
- 管理学院主办首届“旅游+”青年学者与博士生国际论坛 共探消费升级下旅游创新
- “嫦娥”看月的“眼”,又随“胖五”升空,并将成为卫星“观察员”
- ZJUI首届学生UIUC学位授予仪式举行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党的民族工作”讲座暨座谈交流会在浙大举行
- 陈望道:信仰如饴 赤心存道
- 浙大师生沉痛悼别程家安同志
- 紫金港校区西区两个项目获2020年度“钱江杯奖”优质工程奖
- 中国会计、财务、投资智能化暨智能财务专业创新研讨会在浙大召开
- 浙江省应用数学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举行
- 校长吴朝晖在202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 教育部思政司司长魏士强来我校调研国际校区思政工作情况
-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来浙大调研
-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助力基层农业复产复耕
- 校领导赴台州、绍兴看望选调生校友?
- 杨德仁:大学老师的快乐会一直伴我到老
- 谷超豪:一是做革命者,二是做科学家
新闻公告
- 浙江大学召开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 03-15
-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林俊德教育基金成立 03-14
- 浙江大学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暨院级党组织书记例会 03-12
-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成立 03-11
- 浙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综合招聘会举行 03-10
-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和浙江大学局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举行 03-10
- 浙大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举行 03-07
- 浙大师生沉痛悼别程家安同志 03-05
高考招生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