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华:听真心话用真功夫
每到夏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所在的之江校区,因为倚江傍山的葱郁和历史文化的沉积相互交织,总是呈现出十分别样的生机。
在山上时,学院师生喜欢找工作学习的空隙到到主楼二楼的第一间办公室坐坐。这里是学院书记张永华的办公室,打开窗,初夏沐风、砖墙诉语,心中难事总能在畅谈间解开郁结。
下山路上,老师们喜欢看着张永华的背影喊一声“书记来啦”,他们说“看到背着双肩包坐校车通勤的书记,有像邻家大哥哥般的亲和力”。
已到法学院工作七年的张永华,是校区师生心中的“大家长”。因为善用系统和辩证思维推动全局工作,而把来自天南地北的老师同学凝聚成了一家人,也因为每一次的听真心话用真功夫,让这个大家庭充满人情味,令芳菲拂面、心如暖阳。
“最后一公里”
张永华认为,基层党建最重要的环节是党员意识的巩固。如何培育“平常时期看得出、关键时候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的党员先锋?张永华把功夫下在“最后一公里”的党员教育、意识巩固和日常抓手上。
即将从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何羽浓,最近正在为履行自己的党员承诺忙得不可开交。在法学院,张永华推行“党员承诺践诺”行动已形成了近5年的传统。作为学生党员,必须在理论学习、专业提升、服务师生、促进学校学院发展等方面许下承诺、并实践兑现。何羽浓的承诺是要发挥自己六年的学生工作经验,为学院办一天温馨又丰富的毕业嘉年华活动。
尽管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但何羽浓感到非常有意义。她清楚记得入党时的那场谈心谈,谈话人便是张永华。张老师对她说“现在成为党员只是播下一粒种子,如何发展需要今后用心浇灌、修剪枝叶,这是一辈子的事情”。这句话一直警醒、勉励着她身为党员要扎实工作、主动服务,也就此指引这位既怀热心又爱操心的姑娘走上了国务院办公厅的选调之路。
这关键的“最后一公里”路,因为有了承诺的决心和践诺的抓手,让学生党员的步履变得开阔坚实。法学生的学生党员组建起了志愿服务队,为来到之江的游客提供解说服务,他们维护景区秩序、展现校区文化,给游客留下了好口碑,不知不觉成为了师生口中“身边的党员、最美的风景”。
实实在在的做法来自持之以恒的关切。曾任学院研究生党总支秘书的王子澍说:“张书记每年都要听取每个党支部的年度总结,讨论新年工作计划。对于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按规定发展党员都有细致严格的要求。他还跟我分析过硕士生党支部和博士生党支部在工作特点上的不同,提出了他独特的工作构思,让我受益匪浅。”
领头人的真抓实干,推动着大家一路向前。像民商法支部这样的基层组织“细胞”就是最好的缩影。支部内,共同成长的精神风貌持续传承,陈信勇、韩家勇、陈旭琴等老师总是把各种荣誉让给年轻教师,把各种困难琐事留给自己,教师和同学间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每周三晚上,支部都会组织民法典学习讨论会,带领硕博士生一起研讨。同时还开设了民商法沙龙、民商法前沿、民商对话工作坊、公私对话工作坊等交流活动;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支部时常组织大家探讨研究民法典草案的条文,并向全国人大法工委提交了近八万字的修改意见;民法典通过后,支部周江洪等老师担任浙江省民法典普法讲师团成员,在省内外政府部门、司法机关、执法机关、律所、银行等进行了超过四五百场的民法典讲座。
张永华说,握紧“最后一公里”的方向盘,关键在于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便能逐渐建立和巩固起深厚可靠的基础。
“有事找我”
在法学院师生眼中,张永华除了是党支部书记外,还有张特殊的名片——他的微信名“有事找我”。有事儿找张书记,已经成了法学院师生引以为豪的“特权”。
大家总是会骄傲地说起这些事儿:一号楼的中央空调坏了,老楼涉及的管道修复和物品清理十分困难,张书记为大家解决了难题;为协调学生到其他校区上课的直达班车问题,张书记多次与有关部门协商沟通,开通了跨校区上课专线;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张书记动员师生共同学习和解决网络授课问题,通过为每位教师提供培训和配备学生助教,保证了所有课程的顺利进行……
国际法研究所王海波老师说:“张书记经常说,只要我们有任何工作生活上的困难,都可以随时去找他。”其实,张永华的习惯可不是等着大家上门,主动发现师生们的所思所想和困难困扰,是张永华走进大家心里的钥匙。王海波说:“他非常关心学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学术规划和职业成长,为了消除年轻教师对生活工作的焦虑感,他想了很多办法与我们交流给我们排忧,让老师感到特别暖心!”
去年起,学院创设了“吾爱吾师奖”,授予对象由学生投票推选而出,既包括辛勤耕耘的专业老师,又包括热心服务师生的行政教职。获得此奖的副教授陆青认为:“学院设置吾爱吾师奖,离不开张书记的努力促成。奖项的设置,一方面让大家看到真心为学生服务,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另一方面则增进了师生友谊,对于传承优良师风学风有积极意义。”
陆青因为几年前到北京挂职遇到难题,与张永华成了交心的朋友。学生常常看到的是,在朋友圈深入解读法务知识、分析法律问题的陆青老师,而陆青看到的则是在友圈里分享读书体会,传递积极生活态度的张永华大哥。陆青说:“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之间影响着我们年轻老师。”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张永华从他们最在意的学术成长入手,打造能持续发挥影响力的工作载体。张永华鼓励学院设立起“之江青年教师工作坊”,青年学者可以报名参加,在这里提出研究设想、论文选题和大致框架,由其他经验更丰富的教师提出意见建议。慢慢地,老师们的沟通互动增强了,青年教师的研究成熟了起来,报名参加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很多青年博士也成了工作坊里的“常驻用户”。
为了帮助毕业生们找对方向,张永华给有不同就业意向的同学办起了“辅导班”。今年即将毕业的硕士生刘佳玮,是曾在西藏军区某部边防连服役的退役大学生士兵,今年他主动放弃沿海地区发达城市的工作邀请,以基层选调生的身份再次申请奔赴内蒙古工作。刘佳玮在与同学们的求职分享中立誓要“做时代洪流中一朵奔腾的浪花”,感动了许多迷茫焦虑的学弟学妹。张永华则又一次实现了把大道理化作小故事的愿望。
在同学们中间,张永华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的带队人,是“书记院长+专业老师”双班主任制度中的班主任;在老师们中间,张永华是博士后促进计划的设计者和组织人,是引才育才的伯乐……旗帜鲜明地把握工作导向,激发出每一位党员的活力;急人所急的关切解难,打动了每位身边人的心——“张书记既有发展的长远目光,又肯为师生办小事办实事,赢得了我们的尊敬和爱戴”——师生的真心认可也许就是对张永华从事党务工作25年的最好应答。
(文 周伊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张永华:听真心话用真功夫
- 上一篇:赵建明:捧出一颗真心
- 下一篇:徐国斌:能打头阵抗硬战,勇于创新敢担当
相关推荐
- 第四届启真智库论坛暨“共同富裕”专题研讨会召开
- 十年磨一剑,浙江大学医学中心启用
- 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深化全面战略合作,打造联动发展升级版
- 浙江大学2021年暑期工作会议召开
- 学校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重要指示精神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
-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
- 我校11个项目获批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有建立团队的初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 霞光画栋——浙江大学紫金港西区建设摄影作品评选结果揭晓
- 浙江大学举办2021年招生宣传工作动员大会
- 浙江大学携手浙江城建集团共建五官科医院
- 浙江大学召开传达学习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
- 张泽院士:国家发展靠人才 民族振兴靠人才
- 2018年南部地区浙江大学校友会联谊会年会圆满举行
- 浙江大学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 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 浙大学者撰写的《中国教育政策与法律》(英文版)在海外发行
- 省农科院来校对接合作
-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行来访浙江大学
新闻公告
- 浙江大学召开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 03-15
-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林俊德教育基金成立 03-14
- 浙江大学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暨院级党组织书记例会 03-12
-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成立 03-11
- 浙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综合招聘会举行 03-10
-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和浙江大学局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举行 03-10
- 浙大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举行 03-07
- 浙大师生沉痛悼别程家安同志 03-05
高考招生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