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教育评价正确导向科学设计教育评价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开篇就提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育评价改革既是具有极强政策性和方向性的议题,又是关系到教育评价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议题。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在打造好评价指挥棒的基础上,用好评价指挥棒。要打造好评价指挥棒,既要确立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又要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教育评价改革。
一、确立和坚持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
教育评价是与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高度相关的活动,实质是对办学方向和目标达成度的一种判断、检验和测量。教育评价在发挥判断和检验功能的同时,往往会对教育活动产生很强的导向作用。不同的教育评价导向会导致不同的教育活动和行为。“五唯”之所以成为顽瘴痼疾,就在于我国教育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总体方案》提出了“五个坚持”的教育评价改革主要原则,对于确立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五个坚持”之首是坚持立德树人。这就要求必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对教师评价来说,就是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推进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对学生评价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对学校管理、学科建设等学校各项活动来说,就是要把立德树人成效置于首位,放在中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真正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只有确立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才能从根本上破解“五唯”难题。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说,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人民群众对“五唯”深恶痛绝,但在不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裹挟下又无能为力。治理“五唯”需要坚定的决心,需要综合施策,但根本之举在于确立和坚持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
只有确立和坚持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才能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发展素质教育,才能形成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只有确立和坚持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才能够实现全面构建党委和政府提升履职水平,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教师潜心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科学选人用人的教育评价体制机制的改革目标;只有确立和坚持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才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科学设计“四个评价”改革基本框架
《总体方案》按照“坚持科学有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科学设计,首次提出了“四个评价”,即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四个评价”既独立又互补,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专业性教育评价框架。目的是增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
结果评价是教育评价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评价方式和评价类型,但结果评价常常被用来作为奖励和问责的基本依据,给教育活动以功利化导向。因此,改进结果评价,除了在评价维度、指标权重、评价程序以及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之外,还需要在评价结果的使用上做出改进,要克服评价结果与奖励和问责“硬挂钩”的做法,以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发展性功能。
过程评价是一种针对目标实现过程的诊断性评价,也是一种发展性评价。长期以来,各种教育评价大有“英雄不问来路”的意味,只看结果,不问过程,严重抑制了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因此,从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来说,强化过程评价是当务之急,是回归教育评价目的的有效举措。
增值评价是一种以自我为参照系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类型,即在进行横向评价的同时开展纵向评价,将评价的重点转移到对评价对象的努力程度、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发展进行评价。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视开展增值评价。《总体方案》提出要探索增值评价,这对于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增强评价对象持续努力的信心和动力,提高评价参与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对学生、教师、学校来说,综合评价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综合能力水平评价和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综合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核心是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和系统性,从多维综合角度全面反映教育水平和质量。
三、统筹规划“五位一体”改革重点任务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治理政策工具,在教育治理中具有指挥棒作用——以教育评价改革驱动教育治理变革,促进形成教育多元治理格局,形成教育治理合力,克服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五唯”倾向。
《总体方案》提出,要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推进科学履行职责;改革学校评价,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教师评价,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改革学生评价,树立科学成才观念,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革用人评价,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力求形成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五大主体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其中,党委和政府是关键主体,即要发挥党委和政府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关键主体作用,带动其他主体切实坚守立德树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总体方案》用“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压实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就“正面清单”而言,《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要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就“负面清单”而言,《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三不得一禁止”硬性规定,并且提出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依法依规问责追责。通过硬性规定和建立问责追责机制,使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正确政绩观,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
总之,《总体方案》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既确立了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又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系统筹划和科学设计。必将有力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事业,必将促进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改革发展目标。
(作者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张应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确立教育评价正确导向科学设计教育评价改革
- 上一篇:面对数字化就业创业,大学生要增强哪些本领
- 下一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相关推荐
- 省长郑栅洁在浙大检查留校学生服务保障
- 浙江大学以“四大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美育工作
- 浙江大学第十三期紫领人才培养计划启动
-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签署院际合作协议
- 第二届“浙大东方论坛·海宁分论坛”暨“求是智库”高端论坛举办
- “一流理科骨干基础学科建设支持计划”阶段性评估会顺利开展
- 义乌市委市政府代表团一行来校考察交流
- 科学炬火传承,赤子情怀赓续
- 校党委书记任少波赴贵州考察调研
- 浙大儿院江米足教授在消化TOP期刊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高质量临床研究论文
- 景东县党政代表团访问浙大
- 郑春燕:用行政法眼看世界
- 冯友军课题组在乙酰化调控NAD代谢研究中取得进展
- 浙江大学探索推进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党的民族工作”讲座暨座谈交流会在浙大举行
- 摆脱传统思路束缚,把握扩大内需战略的新内涵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姒健敏一行至浙江大学医学中心调研
- 浙大科学家研发出活体绘制脑功能连接组的新方法
- 中俄首次在线暑期学校举行
- 省长郑栅洁在浙江大学调研时强调:在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中展现浙大更大担当作为
新闻公告
- 浙江大学召开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 03-15
-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林俊德教育基金成立 03-14
- 浙江大学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暨院级党组织书记例会 03-12
-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成立 03-11
- 浙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综合招聘会举行 03-10
-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和浙江大学局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举行 03-10
- 浙大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举行 03-07
- 浙大师生沉痛悼别程家安同志 03-05
高考招生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