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参与发掘的 “宁波城区西门口汉唐遗址”入选2019年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12月8日,历经两天的汇报与无记名投票评选,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正式揭晓,共10个项目入选。我校人文学院历史系和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的“宁波城区西门口汉唐遗址”项目,经过层层角逐,在众多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上榜。
2019年5月至11月,为配合明州罗城(望京门段)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人文学院历史系和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2016-2017年明州罗城(望京门段)遗址发掘区东侧开展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现东汉-六朝人工堆筑高台1处、灰坑21处,晚唐灰沟2条、墓葬2座,以及南宋至明清的道路和居住址和民国效实巷等遗存。
东汉-六朝的高台似在自然高地上铺垫一层约30厘米的黄褐土而形成,高台大致呈长方形,长约34.3米、宽约19.2米,方向38°。21处东汉六朝遗迹分布其上,这些遗迹布局紧凑、排列整齐、种类丰富,疑为一处经过精心规划的汉六朝作坊遗址。唐代的灰沟边壁陡直,沟底较平,沟内填土与明州罗城晚唐夯土层相似,应为晚唐筑城的炼泥之处。
此次西门口东汉-六朝遗存的发现,为汉六朝城市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结合以前在宁波城区周边发现的汉晋墓葬等资料看,汉六朝时期在宁波老城区一带已有大量的人类活动,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聚落,这为后来明州城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东晋南朝时期文化遗存和遗迹现象的发现,在宁波老城区内尚属首次发现,为探讨宁波首邑——句章故城的迁建乃至宁波地区早期港城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和新的线索。
“宁波明州罗城(望京门段)遗址”及其东侧的“西门口汉唐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古代宁波人文聚落发展、港市形成与布局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校海洋考古研究中心关于海港考古的一次有益尝试。我校共有7名本科生、15名硕士生、1名博士生和2名教师利用暑假等时间参与了该项目的发掘工作,通过与国内先进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师生的田野水平和研究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林济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人文学院参与发掘的 “宁波城区西门口汉唐遗址”入选2019年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 上一篇:蒲慕明院士做客“南强学术讲座”
- 下一篇:学校召开2019年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动员会
相关推荐
- 化学化工学院任斌教授课题组单颗粒纳米电化学表征方法新进展
- 厦大广大师生认真收看收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
- 河北日报专文:巍巍燕赵鹭岛情 山高水长手相牵——厦门大学与河北的校地情缘
- 第23期机关干部论坛开讲 为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决战决胜大局聚力
- 福建省委常委周联清来校调研
- 厦门大学:党组织为返校复学开路,党员为学生保驾护航
- 【青春实践路】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厦大经济学科开展“体验式教学”,三年来深入企业实践调研
- 【青春实践路】缅怀先烈寻初心,弘法红都担使命——法学院学生骨干赴江西瑞金开展“寻初心,担使命”主题教育暨“弘法先锋”社会实践活动
- 校级领导干部围绕“锤炼党性修养”专题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八次集中学习研讨
- 校党委书记张彦会见尼日利亚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校长Charles Esimone
-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专场文艺晚会圆满落幕
- 【青春实践路】传承时代记忆 描绘祖国画卷 ——外文学院“英言厦语”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英语主题教学夏令营
- 【南强红笺】杨世宁的“无畏书”
- 南强新睿讲坛第七讲“创业企业融资战略与创新”专题讲座举行
- “红色隆德?绿色腾冲”—— 艺术学院美术系师生写生作品开展
- 学校召开第九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全体会议
- 学校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四次推进会
- 学校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巡回指导组培训会
- 学校召开学生错峰返校工作视频会议
- 关于启动防御暴雨洪水Ⅲ级应急响应的通知
新闻公告
- 附属翔安医院器官移植8个月突破50例 08-26
- 我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08-26
- 铜陵市代表团一行来访我校 08-26
高考招生
- 厦门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