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筑梦之旅】幸福中国 振兴乡村——厦门大学红旅项目“贝海果鲜”团队走进霞浦开展对接活动
7月15日,第五届厦门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幸福中国小分队——贝海果鲜”团队,在学校大赛工作组的统一安排下,由环境与生态学院指导老师郁昂带队,前往宁德市霞浦县开展项目交流对接活动,以科技帮扶农民脱贫致富,以创业振兴乡村经济发展。霞浦县沙江镇围江工作站站长陈宁宁全程陪同。
项目团队前往沙江镇涵江村进行实地考察,并与村委会开展项目对接座谈会。根据村主任李云霖介绍,涵江村是著名的牡蛎养殖区和晚熟荔枝产地,养殖、种植面积分别高达1.6万亩和2600亩。但由于缺乏牡蛎壳回收利用的科学手段,废弃牡蛎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当地水果保鲜技术较为落后,也制约了荔枝产品打开市场,这些都成为困扰当地政府的棘手难题。
“贝海果鲜”团队的技术有效解决了沙江镇的燃眉之急。团队采用新型贝壳处理方式,廉价处理当地废弃牡蛎壳资源,并应用于水果保鲜产品,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也能减轻环境污染,为当地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不仅如此,团队也与涵江村达成项目合作协议,对涵江村晚熟荔枝进行保鲜产品试点试验,深度整合资源,有效延长水果保质期、增加荔枝销售半径。
项目团队来到坝头村村委,与村支部书记周慈秋等人针对当地需求展开了深入交流,并达成了项目落地合作协议,为当地的枇杷、桃子等多种水果提供保鲜试点试验。会后双方一同参观当地果园、果仓,进一步了解实地情况,加深了团队对项目落地和乡村振兴事业的坚定决心,双方将秉持合作互助的原则努力实现坝头村的扶贫复兴。
乡村振兴非一朝一夕,精准扶贫需携手同行。“贝海果鲜”团队与霞浦各乡镇达成合作战略关系,积极对接实际需求、推进项目签约落地,用科技带动农业、用创新振兴乡村,共同奋进筑就红色梦想。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组织项目团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社区治理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大赛工作组 环境与生态学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红色筑梦之旅】幸福中国 振兴乡村——厦门大学红旅项目“贝海果鲜”团队走进霞浦开展对接活动
相关推荐
- 汕头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姜虹一行来校调研
- 信息学院纪荣嵘研究团队在IEEE TPAMI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 我校档案馆研究课题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重点立项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演讲比赛展演活动举行
- 学校全力防抗台风“米克拉”
- 厦门大学首批新冠病毒防治应急科研攻关项目评审立项
- 学校举行“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教职工合唱比赛
- 青春实践路 | 扎根厦大 播种华夏 做陪伴孩子的“红树林”——国际学院红树林团队2020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 土耳其主流媒体代表团来访我校
- 福建省高端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
- 【壮丽70年】坚持开放办学 阐扬世界文化
- 学校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布置会
- 【青春实践路】缅怀先烈寻初心,弘法红都担使命——法学院学生骨干赴江西瑞金开展“寻初心,担使命”主题教育暨“弘法先锋”社会实践活动
- 第237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示范培训班举行
- 《中国青年报》:厦大师生向武汉百步亭社区捐赠10吨蔬菜
- 厦门大学2019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圆满结束
- 校党委书记张彦讲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 科技日报:危及生命却找不到外因? 炎性肠病“元凶”藏在基因组里
- 海南日报专文:厦门大学与海南的莫逆情缘
- 【红色筑梦之旅】扎根农村基层 环保经济双收——“易田思甜”团队走进东方红村开展项目对接活动
新闻公告
- 附属翔安医院器官移植8个月突破50例 08-26
- 我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08-26
- 铜陵市代表团一行来访我校 08-26
高考招生
- 厦门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