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李澄在《Nature》杂志参与发表论文
7月10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李澄副教授以第三作者参与发表的论文“Plana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long-term stability using ionic liquid additives”。文章中,通过在钙钛矿薄膜中加入离子液体,显著提高了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工作稳定性。在模拟全光谱太阳光下(环境温度70至75℃),封装器件的性能仅下降约5%,寿命超过1,800小时。基于此实验,我们可以估计器件性能下降到其最佳性能的80%可经历5200小时,本实验结果为钙钛矿电池的大规模应用铺平了道路。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光伏技术之一,其光电转化效率已达24.2%,超过了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然而器件的稳定性问题仍然是阻止其大规模应用的最大问题。由于钙钛矿材料中碘离子移动,导致其在高光强和高温下材料的稳定性存在问题。牛津大学Henry J. Snaith教授以及瑞典林雪平大学白赛、高峰教授等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加入钙钛矿薄膜中,成功提高了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以及长期工作稳定性。李澄副教授应用了荧光成像显微技术等手段,表征了离子移动的过程并证明了离子液体对离子迁移的抑制作用。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357-2
责任编辑:曹熠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李澄在《Nature》杂志参与发表论文
相关推荐
- 信息学院纪荣嵘研究团队在IEEE TPAMI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 青春实践路丨抗击疫情,我们能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胡杨牧歌”实践队开展返乡实践活动
- 化学化工学院杨朝勇教授课题组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新进展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 副校长邓朝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
- 张彦书记会见福信集团董事长吴迪一行
- 【身边好老师】立德乃教育之本,经世为致用之学——记经济学院副教授张兴祥
- 百年校史馆筹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 援鄂抗疫英雄凯旋
- 青年学者齐聚厦大共话发展——厦门大学青年学者论坛举办
- 人文学院参与发掘的 “宁波城区西门口汉唐遗址”入选2019年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 【媒体看厦大】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大学及其永远的“校主”
- 浙江日报专文:鹭岛滨,钱塘畔,激荡时代百年情 ——厦门大学与浙江的校地情缘
- 化学化工学院孔祥建、龙腊生教授课题组在高核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的模块组装研究取得新进展
- 我校“智能传感与仪器协同创新中心”获福建省教育厅立项批准
- 关于启动防御暴雨洪水Ⅲ级应急响应的通知
- 第11届厦门表面科学系列会议在我校召开
- 党委党校(第158期)党建工作能力提升班结业
- 《厦门大学学报》与《厦大党政工作研究》编辑工作研讨会召开
- 我校学子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佳绩
- 校党委书记张彦会见厦门航空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东一行
新闻公告
- 附属翔安医院器官移植8个月突破50例 08-26
- 我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08-26
- 铜陵市代表团一行来访我校 08-26
高考招生
- 厦门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