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厦门“影展与城市”国际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第一届“影展与城市”国际论坛于6月26日至7月3日在我校举办。此次论坛分为“影展与城市”、“影展与电影修复”两个板块,分别于6月28日至6月29日、6月30日至7月3日召开。来自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墨尔本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名古屋大学、南安普顿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菲律宾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南艺术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厦门大学等海内外一流高校,以及来自新加坡电影节、中加国际电影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视资料馆、新加坡亚洲电影资料馆、泰国电影资料馆、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
此次论坛由厦门大学主办,中国电影家协会与中共厦门市思明区委宣传部协办,厦门大学戏剧影视与艺术学研究中心、纽约大学亚洲电影传媒教研计划等学术机构联合发起,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厦门大学电影博物馆承办。
探讨“电影节” 预热金鸡奖
在“影展与城市”国际论坛板块,我校人文学院副院长、论坛发起者李晓红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表示,自2019年起,我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年份)将长期落户厦门,此次论坛重在充分展示厦门市的城市形象并深入探讨电影以及电影节与城市的关系。随后,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世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电影节研究、电影节选片、亚洲电影节、电影节的文化与科技、电影节的影响与维护等主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其中,圣安德鲁斯大学Dina Iordanova教授以“电影节研究:进入第二个十年”为主题发言,纽约大学Dan Streible教授作“放映孤儿电影:为什么及怎么做”的主题发言,南洋理工大学Sangjoon Lee教授以“亚洲的‘奥斯卡’时间——东南亚电影节与亚洲文化冷战”为主题发言,南加州大学Nitin Govil教授作“政治演义与中印交锋”的主题发言,纽约大学Juana Suárez教授以“拉丁美洲的电影节与电影维护”为主题发言。此外,不少专家深入剖析新加坡电影节、日本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等海内外多地电影节的经验,从而助力我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在论及电影节与城市的关系时,李晓红教授以“陈剑雨:中国电影金鸡奖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主题发言,讲述了福建籍电影人陈剑雨参与创办金鸡奖、发展我国电影事业的杰出贡献。据悉,陈剑雨是福建泉州人,195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是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理论家、评论家、剧作家,被誉为中国新时期电影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由他编剧、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享誉国际影坛。同时,陈剑雨是筹划创建我国电影金鸡奖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并连续五届担任金鸡奖评奖工作负责人。1983年,时任金鸡奖工作小组副组长的陈剑雨建议在厦门鼓浪屿上评奖,从而加深了我国电影金鸡奖与厦门的关系。
放映修复电影 重视影像档案
7月1日,“影展与电影修复”国际论坛开幕,李晓红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修复电影已经成为当下影展或电影节最受欢迎的单元,电影档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随后,来自美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香港、台湾等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针对电影修复、维护、教育、收藏等主题展开了深入地探讨。
其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视资料馆馆长Jan-Christopher Horak作《建构历史:档案、电影维护与策展》的主题发言,纽约大学Howard Besser教授以《影像作为城市记忆:新闻片、新闻影像、纪录片、家庭影像与手机电影》为主题发言,新加坡亚洲电影资料馆执行馆长Karen Chan作“观照未来:唤起档案”的主题发言,中国电影资料馆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张锦研究员以《电影收藏与教育史的中西比较》为主题发言,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谭乐水教授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民族志电影对今天的影响》的主题发言。
论坛期间配套有修复电影放映环节,这些电影距今都有数十年的历史,不少曾在电影史上留下重要印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视资料馆馆长Jan-Christopher Horak针对其馆藏修复的电影《不在场证明》与《一见钟情》作映前介绍与映后交流,纽约大学Howard Besser教授就修复电影《持摄影机的人》进行映前介绍与映后交流,菲律宾大学副教授Benedict Salazar Olgado针对修复电影《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作“寻找利咖亚:在霓虹灯的魔爪下修复影像”主题演讲,新加坡亚洲电影资料馆执行馆长Karen Chan就其馆藏修复的电影《血指环》作映前介绍与映后交流,泰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SanchaiChotirosseranee针对其馆藏修复电影《桑蒂-维娜》作“‘泰国电影资料馆’与‘寻找桑蒂-维娜’”的主题演讲。
在主题论坛环节,来自云南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熊力波讲述了我校电影博物馆与贵州遗失老电影胶片的渊源。据了解,熊力波老师在停业的贵州省毕节市人民剧院中“抢救”了剩余的老电影胶片拷贝,时任台南艺术学院音像纪录研究所所长、现为我校特聘讲座教授井迎瑞前往胶片存储地,从熊力波老师手中交接了这批珍贵的贵州遗失老电影胶片,并将其部分运往台湾,剩余的胶片转运入我校音像文献中心。我校音像文献中心始建于2014年,后在馆藏基础上成立电影博物馆,其以位居华人华侨中心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厦门为出发点,致力于打造大陆独一无二的音像文献中心,旨在为海峡两岸保存鲜活的历史记忆,并培养从事影像修复、开发和研究的专门人才。
7月3日,第一届“影展与城市”国际论坛于电影博物馆圆满落幕。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我校与厦门影视产业的发展乃至厦门承办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年份)均具有重要意义,密切了我校乃至厦门与海内外知名高校、电影节组织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夯实了我校在世界电影节研究与影像档案典藏、修复的重要地位。
(文/吴艳芳 图/苏 妹、林婧敏)
责任编辑:黄伟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2019厦门“影展与城市”国际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相关推荐
- 【媒体看厦大】中国不行?“老潘”第一个不同意!
- 我校共同发起的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在沪成立
- 文科资深教授潘懋元先生首讲“师说课改”公益讲堂
- 厦门市税务局客人访校
- 我校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产学研项目落地
- 【红色筑梦之旅】扎根农村基层 环保经济双收——“易田思甜”团队走进东方红村开展项目对接活动
- 我校获得《“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实践推进研究》两项优秀成果
- 第十一届发光材料国际研讨会闭幕
- 我校学子在第三届福建省“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主题征文和微演讲比赛中获奖
- 学校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校级领导班子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
- 信息学院罗雄彪教授2篇论文被国际顶级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学术会议MICCAI2019录用
-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管理工作会议召开
-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洪芹率队来校开展涉台法治工作专题调研
- 学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摄影展开幕
- 【青春实践路】助力成长,继续“黔”行——“勇往支黔”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 学校召开扶贫工作推进会
- 我校召开2020届毕业国防生宣布命令大会
-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与20家电子信息企业举行党组织共建和实习实训基地签约仪式
- 首期“扬才计划”学生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开班
- 人民网头条:致敬志愿者,战“疫”中一束温暖的光
新闻公告
- 附属翔安医院器官移植8个月突破50例 08-26
- 我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08-26
- 铜陵市代表团一行来访我校 08-26
高考招生
- 厦门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