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徐海超、程俊教授课题组合作取得有机电合成研究重要进展
化学化工学院徐海超课题组与程俊课题组合作,在有机电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Site-selective electrooxidation of methylarenes to aromatic acetals”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 Commun. 2020, 11, 2706)。
醛可参与多种反应,是用途最为广泛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之一。其中芳香醛已被用于合成精细化学品、营养食品、功能材料和药物等。由于甲基芳烃稳定、易得,且易于处理,其苄位氧化是制备芳香醛的一种很有吸引力的策略。然而,由于醛易发生过度氧化且当底物含有多个易氧化位点时,反应的化学和区域选择性仍不易控制,导致结构复杂的甲基芳烃的选择性氧化仍极具挑战。此外,杂原子配位还易引起的催化剂毒化。以上两个问题导致与医药相关的苯并杂环的苄位氧化仍难以实现。
徐海超课题组前期利用电化学促进的环化反应发展了系列苯并杂环的合成新方法(Acc. Chem. Res. 2019, 52, 3339)。在本工作中,他们利用电化学发展了位点选择性氧化甲基苯并杂环合成芳香二甲基缩醛的方法。电解得到的芳香二甲基缩醛产物经水解即得到芳香醛。该电合成方法利用苯并杂环本身的电子结构特点实现位点选择性,而无需使用氧化试剂和金属催化剂。该方法可用于苯并咪唑、苯并恶唑、苯并噻唑、氧化吲哚、吡啶并咪唑等多种重要环系的位点选择性氧化,为发展位点选择性C-H官能化反应提供了新思路。通过与程俊课题组合作,利用理论计算分析了芳烃自由基阳离子关键反应中间体的LUMO和自然布局分析(NPA)电荷,并建立了反应区域选择性预测模型。
该项研究实验部分主要由化学化工学院2017级博士生熊鹏(前期发表的一作论文包括:J. Am. Chem. Soc.[2018, 140, 16387; 2018, 140, 2460; 2017, 139, 2956],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2226等)和已毕业的赵怀波博士共同完成,理论计算部分由程俊课题组范雪婷博士完成。刘占江、龙浩、揭亮华、徐品、吴正舰等学生参与了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2016YFA0204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72178、21971213)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6519-8
(化学化工学院)
责任编辑:林济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化学化工学院徐海超、程俊教授课题组合作取得有机电合成研究重要进展
相关推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疫苗重大项目启动会在我校召开
- 2019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亚洲年会(2019 AMES)在我校开幕
- 厦门大学招生委员会2019年第一次会议召开
- 学校开展校园安全检查
- 2019CGMA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在我校举办
- 湄洲日报专文:百年相依 世代芬华——记厦门大学与莆仙兴化之校地情缘
- 2019年中央部属高校学生资助培训班(第二期) 在厦门举办
- 执着追梦,永不停步——记生命科学学院莫玮教授
- 嘉庚学院2019级新生军训结业典礼举行
- 学校召开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座谈会
- 【壮丽70年】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 关于结束防御台风Ⅳ级应急响应的通知
- 厦门市政协副主席黄培强带队调研翔安校区
-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发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 深化大学习、提振精气神、建设双一流——党委党校第160期学工干部专题培训开班
- 10万人次!我校“学习共享空间”探索学生公寓工作新方向
- 化学化工学院召开青年教师发展论坛
- 化学化工学院杨勇课题组在《自然?纳米技术》报道钠枝晶固体核磁成像技术研究的重要进展
- 蒲慕明院士做客“南强学术讲座”
- 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举办
新闻公告
- 附属翔安医院器官移植8个月突破50例 08-26
- 我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08-26
- 铜陵市代表团一行来访我校 08-26
高考招生
- 厦门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