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 计科教学在行动(二)——谢琨、郑海红专访
█通讯员 黄浦 陈曼琪
线上教学是疫情期间的特殊需要,更是我们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建设的需要。即使没有这次疫情,计科院也在着手进行“人工智能+教育”“互联网+教育”等信息化线上教学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2月17日至今,西电er们已经线上学习整两周。这段时间里,老师们可谓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只为千里之外的同学们依旧能够不落下课业。其中计科院也不乏有另辟蹊径的老师们,积极在原有网课基础上改革创新,推进网络教学多样化,让似乎疏远、死板的网课充满了互动性和活力。
谢琨、郑海红便是这么两位“另辟蹊径”的老师,她们打破“课堂只有一位老师”的传统,强强联手,打造了互动性极强,广受学生好评的交互课堂。
打破“课堂只有一位老师”的传统,强强联手,构建空中课堂
谢琨和郑海红老师讲授的课程是《离散数学》,是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课程组面向1000余名学生进行线上授课。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不受空间限制,完全可以实现一位教师,多班授课。他们所代班级上课时间完全相同,为了提高线上教学质量,同时更好地进行在线课程建设,两位老师尝试对相同时段的授课班级开展集体授课,授课采用“双师”模式,即每节课两位教师同时进入直播间,由一位教师主讲,一位教师主教。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有效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两位老师的想法得到了学院教学副院长苗启广教授的支持,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谢琨老师正在直播授课
谢琨老师在线上进行直播,谢琨作为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的获得者,教学经验丰富,而郑海红老师作为骨干教师,对离散数学教学也有自己的一套心得。两位优秀教师“一拍即合”,成立“离散双师组”,正式开启“双师”教学模式。经过细致的教学研判,两位老师最终确定了课程学习围绕“提振信心——引入问题——导出概念——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延伸问题”这一线索进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利用信息化平台创新设计多种互动方式,讨论区主题辩论、疑点问题答题卡、“击鼓传花”随机答等。当谢琨老师“讲”的时候,郑老师实时联动,负起“教”的责任,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处理学生的突发情况、并快速记录和梳理课程的相关信息,及时发起疑点问题答题卡,插入“击鼓传花”随机答等互动模式,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锁定了课堂关键知识点,活跃了课堂氛围。
除了QQ群,引导学生建立“班级学习社区”,为学生进行实时的答疑解惑。每次课后,两位老师都会及时就当日的教学情况进行交流,时常电话连线至深夜,目的是更好地梳理问题,创新完善教学方法,搭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全方位保障教学质量。同时每周两位老师都会将最近一周的典型问题整理成文档,提供给学生查阅,并为以后建设线上自动答疑系统做准备。此外,两位老师每周都会进行一次直播答疑,为学生面对面地讲解典型问题、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并会拓展知识,耐心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离散双师组”协同整个课程组成员积极进行“线上学习课程设计”,夯实“基层教学组织”。由谢琨老师负责建设知识点视频并上传至学在西电,由郑海红老师负责上传作业题及答案,以及学生在线提交作业的成绩。同时郑老师也会每周把学生的典型问题整理成文档,为以后建设线上自动答疑系统做准备。由课程组所有教师共同完成题库的建设,这方面课程组前期已有一定基础,在开学前的测试中题库数量为全校第一。接下来我们将对题库进行一扩充和完善,更好地划分知识点、区分难易程度、丰富题型。
郑海红老师正在直播授课
与以往“线下教学”最大不同 遇到过的难题以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偏爱
两位老师谈到最大的不同是“看得见”与“看不见”。线下教学看得见学生,但是未必能看见每个学生的真实想法(我电的学生有时候有点小矜持);线上教学看不见学生,但是似乎能更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因为上课的讨论区、课后的QQ群实在是太活跃了,学生提问、回答、讨论都很踊跃,做作业交作业也非常积极,而且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也很深入。虽然未曾见面,开课也没多久,但是大家好像彼此已经很熟悉了。
通过前期大量的平台测试,他们掌握了多个平台的使用方法,所以目前平台的使用不是问题,即使出现个别平台崩溃的现象,两位老师也能通过备用方案保障正常授课。两位老师联合的好处是,可以思考很多方案,做好准备,随时切换,还可以做到从容应对,暂时还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是线上授课毕竟对学生自律性的要求更高,所以接下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是教师如何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如果没有这次非常时期的线上教学,我可能会说喜欢线下,毕竟离散数学这门课程定理推导证明太多。但是此次线上教学活动让我们充分利用了学校已有的信息化和
‘人工智能+教育’的优势,也都体会到学校近些年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成果,面对疫情的冲击也能较好保证教学质量。所以我们也在思考今后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提升我们的课程质量。当然,此次学校也涌现出来了很多“线上教学能手”等教育教学的感人事迹,我想这些‘好老师’更多体现的是平时对学生的关爱,对讲台的热爱,对课程建设的持续加强等等。通过这次疫情的考验,相信我们西电将会更加凸显学校的电子信息特色,在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更加卓有成效!”两位老师回答道。
双师组驱动双侧教学见成效
这一次线上教学,两位老师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在分工方面,谢琨老师侧重课本内容的直播授课,郑海红老师侧重课上、课后讨论交流与答疑,做到两个侧面——直播、互动都做好,践行“双侧”教改模式。
在推行“双师双侧”教改模式的同时,她们也在各种细节处做足了准备。正式上课前,谢琨老师不仅提供了往年的录播视频供同学们预习,同时准备了针对于离散数学的“海量题库”,供同学们巩固训练。
同时,为避免上课时因服务器拥堵造成直播暂停或终止,谢琨老师同时使用超星直播、腾讯课堂等多个平台,多手准备,以保证课堂直播顺利进行。
谢琨老师多平台授课
而郑海红老师则担任“课堂守护者”和“问题消灭者”,在课堂直播时积极为部分出现突发状况的同学解决问题,以保证直播顺利进行,老师思路不被打断;在课下又开设周末答疑课、学在西电讨论区为同学们解决遗留问题。
郑海红老师主讲答疑课
两位老师分工合作,协同教学,这是线上教学的一大创新性探索,当然也正是线上教学自身的优势所在——不受限于教室人数的限制。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提高效率和产出,一位老师主讲,一位老师负责沟通交流,成功地达成了高效率、高产出、全覆盖的教学改革模式。
课堂是学生与老师的交互,以学生为中心。上课的赵同学说到两位老师配合上课,一位老师负责讲课,另一位老师可以在评论区答疑,解决了一个老师在上课时无法全面兼顾学生在评论区疑问的问题。并且两位老师分工明确,上课效果更好。同学们的疑问既可以解决也可以不影响老师的正常上课进度。
停课不停教,延学不停学。计科院六千余名师生积极参与线上教学,在大家的通力协作下,线上教学也如线下教学一般井然有序,精彩纷呈!教学改革为这场网上授课战“疫”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会坚决,也必定能打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战疫情 计科教学在行动(二)——谢琨、郑海红专访
相关推荐
- 西电召开2021年11月学生工作调度会
- 党建与科研互融互促计算机科学系等三支部联合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分享座谈会
- 通信工程学院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进阶”主题报告暨青年教师助教拜师结对仪式
- 竹园3号书院“聚力暖心”第十七期:书院开展食光小厨系列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 西电外专彭蒂教授荣获“三秦友谊奖”荣誉称号
- 浙江大华奖学金捐赠仪式暨校企交流座谈会举行
- 学雷锋,树新风——人文学院团委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打扫活动
- 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师党员进书院”系列活动第五期成功举办
- 2021年西电体育俱乐部全员参赛试点项目圆满落幕
- 图书馆赴北京拜访、搜集校友凌力先生相关资料
- 讣 告
- 西电杭州研究院临时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西电开展工程类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系列活动
- 研究生国奖人物|左胜:勤勉务实 笃定前行
- 迎国庆 庆九秩 西电各书院举办丰富多彩的国庆主题活动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召开2020年外事政策宣讲会
- 西电海南校友会二届四次会议召开 校领导拜访校友
- 西电“抗疫”线上CTF第一周个人赛圆满结束
- 西电来华留学生赴蒲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 西电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新闻公告
- 西电举办中国军队直招军官政策宣讲视频会 03-16
- 西电2022年春季兵启航奔赴军营 03-16
- 西电广研院传统刺绣美育公开课 03-15
高考招生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