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客户端:(洪俊杰)推进需求侧改革,谱写中国经济新篇章
光明时评:推进需求侧改革,谱写中国经济新篇章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0-12-16)
2020年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将需求侧改革的重要性提升至新的高度。在“十四五”即将开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将迈入新征程之际,党中央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具有历史、实践和逻辑上的必然性,是主动作为和长期战略,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的开放的双循环。这一战略之举的关键内容是夯实畅通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和国内外循环,通过需求侧改革促进形成并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2015年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我们坚持这一主线不动摇,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通过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等措施,实现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供给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市场一体化建设仍任重道远。流通环节堵点多成本高,收入分配差距形势依然严峻等现实问题制约了市场潜能的释放。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大流行,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难免有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面对加速演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一方面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加强需求侧改革,通堵点、补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循环往复不断达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我们应准确识变、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加强需求侧改革。
第一,激活城市和乡村需求。尽管我国拥有规模庞大的消费群体,但消费势能的转化效率并不高。这背后的关键问题在于,占全国人口总量近四成的乡村人口在财富和收入上处于较低水平,享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相对不足等原因导致乡村消费群体的潜能无法充分释放,制约我国整体市场需求提升。对此,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应在夯实脱贫攻坚胜利战果的基础上,坚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乡村消费群体的收入和财富水平。城市化是提升市场需求的有效路径,但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要积极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农补工的政策,在新发展阶段要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二,加强一体化建设打通堵点。我国有广袤的国土和复杂的国情,地理距离和行政壁垒等因素衍生出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同时,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存在弱点和堵点,制约了超大规模市场潜能的充分释放。应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满足需求尤其是中高端需求的能力。应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升资源和市场要素配置效率。应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实现货畅其流。应优化消费环境,鼓励新型消费模式,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开创区域协同和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宝贵历史经验。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我国经济创造历史奇迹的重要助推器。当前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愈加复杂,如何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也面临更大挑战。新形势下应更加重视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在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上完善国内大循环。与此同时,积极利用好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把我国建设成为吸引国际优质资源的巨大引力场,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促进需求侧改革。
以变应变,方能掌握主动。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统筹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是顺应经济规律的必然之举。把握机遇、因势利导,中国经济必将书写更加灿烂的新篇章。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附原文链接:
https://wap.gmdaily.cn/article/9b0fa1f7aa0d41fdab187a09dba4801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光明日报》客户端:(洪俊杰)推进需求侧改革,谱写中国经济新篇章
相关推荐
- 洪俊杰副校长一行莅临法学院调研座谈
- 蒋庆哲书记一行赴中南大学、湖南大学调研
- 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党委顺利完成党委会选举工作
- 《经济日报》:(黄慧)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先行先试样板——写在中国与埃及建交65周年之际
- 学校召开2021年第7次党委常委会
- “民哥”出书谈教育 书记致辞赞情怀
- 新华网:(丁隆)从理念到实践 中阿在携手抗疫中打造命运共同体
- 黄勇教授被聘为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 V思想:(对外经贸)首都高校别样毕业“寄”!
-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一行来我校调研
- 扣好“第一颗扣子”:我校开展2019新教职工岗前系列培训
- 我校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共建“就业实习基地”
- 外语学院成功召开2021年研究生导师培训会
- 我校九三支社荣获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多项表彰
- 学校召开2021年第27次党委常委会
- 《中国劳动保障报》:(苏丽锋)外贸企业稳就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分析
- 《中国教育报》:(对外经贸)“云”上期末考 如何保质量
- “学者云进中学”创意解读专业特色
- 《光明日报》:(王强、蓝庆新)塑造“中国服务”的国际品牌
- 我校召开防控新型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新闻公告
- 党委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第5次党委常委会 03-16
- 王敬波副校长出席出版社年度工作会议 03-16
- 《人民日报》:(张小锋)上好冬奥思政课(师说)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第2次校长办公会 03-16
- 贸大近期科学研究进展(一) 03-15
- 我校成功举办“俄乌军事冲突前景及其影响研讨会” 03-15
- 我校组织新冠疫情日常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培训会 03-15
高考招生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章程(2018年)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贸大远程秋季招生简章(学历)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