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行2018-2021年目标任务签约单位终期考核大会
12月7日,学校举行2018-2021年目标任务签约单位2021年度交流暨终期考核大会。签约单位围绕四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汇报交流。校党委书记王亚非、校长曾勇,校领导朱宏、熊彩东、申小蓉、胡皓全、彭岚、靳敏、徐红兵、胡俊,邓龙江院士、杨正林院士,全体中层领导人员和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副校长胡俊主持会议。
会上,25个学院(部)和14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对照战略指标、核心指标等汇报了四年目标完成情况,从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总结了四年工作和本年度工作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谈了对“十四五”发展战略的思考。
汇报交流结束后,与会人员对签署四年目标任务书的各学院(部)和职能部门进行了测评。
王亚非和曾勇在讲话中简要回顾了学校实施四年目标任务考核的历史,梳理了过去四年间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条件保障等方面的亮点工作,特别是“双一流”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代表学校向各单位和广大干部师生员工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他们表示,2018-2021年目标任务是学校在入选“双一流”A类高校和基于一级学科的学院调整后的第一个四年目标任务,更加关注各单位的发展定位、战略目标、组织协同,更加强调命运共同体、全校一盘棋的理念,抓主要矛盾、抓核心指标、抓高效协同,并基于“双一流”建设实际进行期中调整,增加了引导性指标,引导学院更加瞄准中长期目标发力。目标任务书签署更加充分地激发了各个单位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校干部师生员工在四年间一同经风沐雨、砥砺前行,一同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一同劈波斩浪、奋力拼搏,学校各项事业成绩显著、亮点突出,为在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曾勇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目标任务。学校在“十四五”时期建设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取得突出成效,建成相互支撑、交叉融通、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生态体系,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与创新引领性人才成长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国际化办学能力和国际声誉进一步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25年,学校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主要办学指标达到或者更加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综合实力和办学声誉明显提升,为实现学校在2035年初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曾勇强调,以“十四五”发展目标为导向,我们要强化特色引领、交叉协同。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教书育人实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按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健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培养造就一批引领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领军人才。二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要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持续提升人才育引质量,健全教师分类发展体系和教师全职业生涯培育培训体系,涌现一批在国家、国防和产业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三是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战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要聚焦“卡脖子”领域,开展集成攻关和协同创新,为满足国家重大急需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要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交叉领域提升原始的创新能力。要抓住国家重点研究领域和重大发展机遇,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特色性发展,深入服务于创新引领性精英人才培养。要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全面服务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四要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要克服国际政治博弈、新冠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机制。要加强组织谋划,持续推动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高水平实质性的科研合作,大力拓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网络,全面提升合作成效。
王亚非表示,总结历史就是要回望过去的路,走好脚下的路,开拓未来的路。他分享了过去四年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四点体会:一是要有好的战略谋划。我们提出并实施了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战略,把学校事业发展更加自觉地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观全局中谋篇布局,充分发挥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特色和军事电子的优势,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位求进,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要有好的组织实施。我们在实施四年目标责任制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与时俱进的调整优化,把学校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转化为各个部门、各个学院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又进一步细化为各方面、各环节、可操作的工作举措,确保了学校发展战略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三是要有好的精神状态。成电人充分发扬优良传统,攻坚克难、敢为人先,把很多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把很多小概率事件变成大概率事件,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四是要有好的氛围环境。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力度不减、干劲不松、节奏不乱;各单位围绕规划蓝图和重点工作主动担当、自我加压,推动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广大干部师生员工认真践行“成电命运共同体”理念,画出“最大同心圆”,为学校的发展筑牢了基础、积聚了能量、增添了动力。
王亚非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新的征程,我们既要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又要深刻认识成电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任重道远,清醒看到对照学校“十四五”规划建设要求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做到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在全面推进“十四五”发展的过程中,一是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领域,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引领和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6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电子信息特色和军事电子优势,这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这个特色和优势不能丢。新征程上,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中,进一步彰显特色和优势,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更大的贡献。三是要不断优化学校的学科生态。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学科单一与学科综合、“高峰”与“高原”的关系,要在不断巩固和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的基础上,谋划和推动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发展新的学科增长点,以一流学科建设支撑一流大学建设。四是要加强产学研用的有机融合。要与最好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面向“无人区”开展研究,更要思考并探索如何走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具有成电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学校举行2018-2021年目标任务签约单位终期考核大会
相关推荐
- 后勤保障部开展“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
- 成电首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殊荣
- 宜宾研究院举行系列活动庆贺成电建校63周年
- 我校荣获2017-2019年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工作先进集体
- 全力以“复”: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云”端复试圆满收官
- 校党委召开2020年第二轮巡察工作及落实巡视整改专项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
- 相约银杏笔会,共赏“金岚墨彩”
- 梁应敞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 生命学院neuSCAN团队研究发现催产素调节焦虑情绪的最优给药策略
- 电子科大第三次入选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 电子科技大学第二十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召开
- 学校召开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
- 电子科大隆重举行2019年教师节表彰大会
- 第六届“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医学院活动落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Photonic Sensors》获评2020年度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2020年度本科生“十佳辅导员”及“最佳新人奖”答辩会举行
- 电子学院张晓升教授课题组在智能可穿戴电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校友企业北京富吉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科创板
- 航空航天学院:立德树人抓根本,讲好开学第一课
- 信息中心举行2019年度工作交流会
新闻公告
- 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学习“开学第一课” 03-17
- 学校召开会议部署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王芝同学,你真棒! 03-15
- 张云勇校友:青春之花如何更美? 03-15
- 经管学院启动新学期环校健身跑暨颁奖仪式 03-15
- “廖妈”,太强了! 03-14
高考招生
- 电子科技大学2018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6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7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格拉斯哥学院2015招生简章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