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老师,不平凡!
“在清华读完硕士和博士之后,您为什么想做一名教师呢?”
“对我来说,选择当老师,不是选择题,而更像一个必答题。教师,就像我天生注定的使命一样。”
2003年,教师并不是一个热门的岗位。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又累薪资还比较低的职业,而当时23岁,刚刚从电子科大本科毕业即将赴清华深造的凡时财却依然报名了成电的师资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对他来说,深造的意义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站上讲台。
魅力:从无人选课到座无虚席,他只用了两个星期
2009年凡时财从清华学成归来后,就一直承担教学任务。然而2015年凡时财前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访问学者,课程任务暂时搁置。两年后回国,当他再次走上讲台时,已经鲜有学生认识这位老师,于是大家都不敢选这名“新老师”的课。“第一节课,我的台下只坐了3名同学,我以前从来没想过会有这个情况。”凡时财的眼睛突然瞪得很大,就好像时至今日他依旧记得站在那个讲台上时的诧异和尴尬。
当时学校教务处规定,一门课选课人数只有超过30人才能继续上下去。幸运的是,会有两个星期的试听期,留给学生体验和选择合适的老师。这也成为了凡时财力挽狂澜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对3个学生,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知识尽情地呈现和演绎。
第二次课,八个人。
第三次课,十几个人。
第四次课,三十六人!
仅仅两周的时间,凡时财就让空荡荡的教室坐满了学生。自动化学院2020级研究生龚钰姝说道:“我对凡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是又帅又幽默,我给一个学弟‘安利’凡老师的课,他第一次听完课就给我发消息:这课我得好好听!”随着学生之间的流传,越来越多的学生“慕名而来”,幽默、帅气、亲和很快成为了凡时财的名片。2018年,凡时财回国2年后,获得了“电子科技大学第五届我最喜爱的老师”(全校共10名)的奖项。
教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我的教学方法
2015-2016年期间,凡时财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担任访问学者、访问科学家。这段访学经历给凡时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加州大学,学生上课会频繁地向老师提问,他们的互动性很强。此外,他们还特别重视科研的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做得很成熟。”凡时财决心将这样的做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龚钰姝回忆起他的课堂说道:“凡老师的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同学们和老师的互动很多。有时候老师会提出有趣的问题,有才的同学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更有趣的回答,这让课堂充满欢笑,也能让我开心一下午。”
担任教师后,凡时财先后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自动控制原理)、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优秀奖(模式识别)。能一人获双教学优秀奖并不是偶然,这背后除了凡时财辛苦的备课、批改作业外,还离不开一个“秘密”。
“你仔细品这两门课的名字!自控、模式识别的核心就是我教学灵感的源泉。”凡老师眯着眼睛一边笑着,一边用一只手指习惯性地比划着,告诉我们他的秘诀。
凡时财认为,自控的原理讲究闭环反馈,针对学生的一些需求,他会经常通过一些提问或者作业去了解他们,通过他们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讲课节奏和知识点的侧重。自动化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文龙说道,“凡老师总是能够把重点难点讲得很透彻。比如讲到用根轨迹判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能够把判定的证明讲得很清晰,使得我们理解起来很容易。”
模式识别是一门做统计的学科,它讲究观察数据、统计归因。课堂上,凡时财仔细观察着学生们的表情,“如果遇到难的地方,学生的眉毛一定会皱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说完,便大笑起来。那一刻,他的眼中散发着对学生的细心观察和爱。此外,凡时财还会通过学生作业的错误点分布,一点点总结,不断地去思考学生犯错的原因和规律。龚钰姝说,“上模式识别课,肯定避不开一些重要公式的推导,凡老师总会笑着安慰我们说听不懂打瞌睡也没事。但他讲解条理清晰,把繁杂的公式一步步拨开,让我们很容易接受和理解,怎么可能会打瞌睡呢?”
育人:绝不让班上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能来成电的学生,我相信他的基础都是没问题的,他只是可能前期拉下了功课,然后慢慢就不想学,但是其实只要听懂就会发现很简单。”凡时财始终用平等的眼光对待所有的学生。针对一些考试失利的学生,凡时财会“重点照顾”。他会暗地里分析这些同学的作业,并为他们讲解,也会找一些适合这些学生基础能力的题目,让他们课上完成。不让班上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成为了他育人的一个基本原则。
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凡时财鼓励学生线上问问题,但他有个原则——“拒绝私聊”。他会让学生们在课程群里匿名提问,希望其他同学都能一起参与并思考。“很多时候以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这些问题,效果可能会更好。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在相互间的讨论中就把问题解决了。最后如果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轮到我上场。”
在自动化学院2019级博士生张季阳心目中,凡时财是亦师亦友的形象。“一方面,在科研和学习过程中,凡老师总会尽心尽力地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凡老师在生活中又很平易近人,跟学生相处特别融洽,比如凡老师有着很好的运动习惯,我们实验室的同学也被他带动起来,每周都有固定的体育锻炼时间。”
除了钻研“老本行”,凡时财秉着“技多不压身”的理念经常鼓励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三十余人,其中程智凌同学在2019年以及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亚军,指导研究生在高水平杂志/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凡时财说:“我觉得学习交叉知识要注重两个方面:打好基础,把握全局;瞄准课题,精准发力。”他一直如同学生的灯塔,引导着他们在各个领域披荆斩棘,收获了丰硕成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十二年来,凡时财始终站在讲台上发光发热,而学生的点赞与好评,也成为了他“选择当老师,是我天生的使命”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 上一篇:赏“醉美银杏”,游灯谜大会
- 下一篇:历史类核心通识课程群举行教学观摩与集体备课活动
相关推荐
- 经管学院IDMgt和MBA学子为学校捐赠防疫物资
-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就“立德树人守初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行集中学习
- 我校学子获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西地区复赛一等奖
- 学校召开研究生精品课程助教工作总结会
- 同名同姓同专业,我们是成电有缘人
- 学校举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及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工作研讨会
- 教育部党组第六巡视组向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反馈巡视情况
- 学校领导班子开展2021年新春走访慰问
- 学校4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 吴满意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论证会举行
- 电子科大“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前1%
- 学校举行2020年重阳节座谈会
- 李媛教授做客电子学院“ESE青年教师成长导师论坛”
- 第四届生物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
- 物理学院2020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举办
- 王光宇:热爱+努力+幸运=更好的自己
- 王赞儒:放弃游戏设计师梦想,选择扎根大凉山绽放青春!
- 电子科大6人入选2021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 “健康消费观·青春零负担”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在电子科大启动
新闻公告
- 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学习“开学第一课” 03-17
- 学校召开会议部署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王芝同学,你真棒! 03-15
- 张云勇校友:青春之花如何更美? 03-15
- 经管学院启动新学期环校健身跑暨颁奖仪式 03-15
- “廖妈”,太强了! 03-14
高考招生
- 电子科技大学2018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6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7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格拉斯哥学院2015招生简章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