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文献搜索偶遇导师,他将在成电继续探索科研之美
一次短暂的学术交流
让他切身感受到“科研很酷”
一次专业课上的大作业
让他完成了自己第一篇SCI
一次偶然的文献搜索
让他遇到了自己的研究生导师
……
一路走来,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2021级硕士研究生黄宇胜
带着好奇和勤奋
不断探索科研之美
今天,小电就带大家一起看看
黄宇胜走近科研、爱上科研的过程
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黄宇胜作为新生代表发言
追逐初心梦想,拼搏精彩青春
在黄宇胜看来,自己是一个在爱与阳光的滋润下长大的孩子,父母给了他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能在更广袤的天空里遨游。小时候的黄宇胜特别爱看工程类纪录片,在一部关于“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纪录片里,他看到了这样一幕:为了计算制造原子弹需要的理论数据,邓稼先和他的团队只能通过手摇式计算机甚至是算盘来完成庞大的计算工作。
邓稼先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小黄宇胜。“当时看完以后,就觉得这些前辈非常牛,自己要向他们学习,投身祖国的科学事业”,黄宇胜说。
一颗种子在黄宇胜心中萌发,并茁壮成长。经过不懈的努力,黄宇胜以优异成绩考入电子科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学习。来到成电这个大舞台,黄宇胜便开始思考如何实现自己“投身祖国的科学事业”的梦想。
大二时,学校组织了一项赴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的短期学术交流项目。在KAUST,黄宇胜领略到了科研的魅力,在看到KAUST科研人员为改善沙漠生态环境而提出的种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前沿科技实用化后,黄宇胜心想:“原来科研这么酷!”
与此同时,黄宇胜选修了计算机学院叶茂教授的《学术规范与写作》课程。课程中,叶茂教授在时间序列预测领域给了黄宇胜一个题目,希望黄宇胜好好钻研,作为课程作业完成,并指派了一名博士生对其进行指导。通过阅读大量文献,黄宇胜在已有的工作中发现了一个缺陷——在使用变分模态分解对时间序列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分解不当会造成数据的泄露。
经过一番努力,黄宇胜提出了一种新的分解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在大三上期将成果在中科院二区期刊Neurocomputing上发表。得知自己的论文被录用时,黄宇胜激动得从床上一下蹦了起来。
相遇良师益友,乐探科研秘境
黄宇胜和导师邓勇教授的缘分源于一场奇妙的相遇。在一次搜索文献的过程中,黄宇胜惊奇地发现一篇论文通讯作者的邮箱后缀是“@uestc.edu.cn”。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黄宇胜给这个邮箱发送了自己关于这篇论文的看法。殊不知,这个邮箱的主人正是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的邓勇教授。
邓勇教授很快回复了黄宇胜,经过一番交流,邓勇教授向黄宇胜发出了邀请:“你愿意加入我的团队参与科研吗?”“我非常愿意!”黄宇胜在本科阶段的科研生活就此开启。
黄宇胜(右)和好友
谈及为什么在本科阶段就选择科研之路时,黄宇胜自信地说:“我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别人做不到的或许我能做到。”于是,每晚十点听着闭馆音乐从图书馆走出来成为黄宇胜生活的常态。在邓勇教授的团队,黄宇胜沿着时间序列预测领域继续探索,并在中科院一区期刊Knowledge-Based System上发表了第二篇论文。
科研路上,邓勇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师兄师姐的鼓励帮助有如春日细雨般滋润黄宇胜的心田。对他而言,邓勇教授团队就像自己另一个“家”,“团队氛围非常融洽。”面对家长一般的恩师和哥哥姐姐一样的师兄师姐,黄宇胜明白,脚踏实地、专注科研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他时刻牢记邓勇教授对他说的一句话:“实现科研成果的从无到有固然可喜,但科研的目标不应止步于此,更应追求成果的从有到好。”
获得保研资格后,黄宇胜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邓勇教授作为自己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导师,继续这段师生缘分。在研究生阶段,黄宇胜准备做一个跟业界紧密相关的课题,他希望对“如何将AI运用在计算机的维护中?”这一工程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热心公益服务,描绘多彩生活
成电校园里,不仅能看到黄宇胜在图书馆与实验室间来回穿梭的忙碌身影,也能在公益活动中看到黄宇胜为周围的人带去笑容。从大一开始,黄宇胜就加入了校级公益社团UESTC Make A Wish,在许多个周末,黄宇胜和小伙伴都要前往四川省人民医院或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为患白血病的小朋友开展志愿服务。
在白血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自身免疫力降低,患者需要长期待在无菌病房,对小朋友而言,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与同龄人的生活脱节。在志愿服务过程中,UESTC Make A Wish的志愿者除了需要陪小朋友们玩耍,还需要对小朋友们开展科学小课堂,解释有趣的现象,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黄宇胜认识到:想做好一件事情,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做好这件事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大四时,黄宇胜还积极参与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朋辈帮活动,为低年级学弟学妹在成长规划上提出建议。
学习与科研充实了黄宇胜的生活绘本,兴趣爱好则为这册绘本添上了更生动的色彩。学习科研之余,这个阳光大男孩热衷于运动,每天不是在体育场上跑步几圈挥洒汗水,就是到游泳馆游泳一公里放松身心。
黄宇胜用“勤奋”和“多元”来形容他眼里的成电。“勤奋”是指成电学子努力上进的学习氛围,而“多元”则是学校为同学们提供的资源以及选择的多样化。黄宇胜认为,挖掘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是大学阶段最应该完成的事之一。
未来,黄宇胜将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里继续探索,做一位不知疲倦的开拓者。同时他也希望成长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努力走科研项目落地之路,让科技助力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的提高。
人物名片:黄宇胜,基础与前沿研究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师从邓勇教授,在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作为新生代表发言。本科就读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等,获得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耀信通”年度人物称号等。本科期间,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两篇SCI论文(中科院一区、二区各一篇),累计影响因子破1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一次文献搜索偶遇导师,他将在成电继续探索科研之美
- 上一篇:同名同姓同专业,我们是成电有缘人
- 下一篇:校领导班子开展教师节走访慰问
相关推荐
- 学报英文版JEST参加第五届“量子力学二次革命”论坛并宣传“量子信息处理”专栏
- 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培育建设工作交流暨授牌仪式在我校举行
- 第三届高校“互联网+学生工作”创新论坛在电子科大举行
-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
- 西非研究中心代表参加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非洲史研究: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
- 信通学院本科生在ACM MM上发表研究成果
- 《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21)》发布
- 电子科大西非研究中心代表应邀参加第九届中非智库论坛
- 自动化学院本科生在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发表论文
- 自动化学院召开2020年学生工作研讨会
- 生命学院组织学生收看四川大学生2022年春季“开学第一课”
- 博物馆日 电子科技博物馆6场活动邀您“云观展”
- 外国语学院召开新学期全院大会暨表彰会
- 电子学院博士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研究性论文
- 我校学子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佳绩
- 后勤保障部商贸服务部获高校校园商业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集体
- 党委学生工作部召开院级《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制订工作研讨会
- 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在计算机科学理论方向重要国际会议SAT上发表论文
- 成电教师在首届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佳绩
- 成电教师在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佳绩
新闻公告
- 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学习“开学第一课” 03-17
- 学校召开会议部署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王芝同学,你真棒! 03-15
- 张云勇校友:青春之花如何更美? 03-15
- 经管学院启动新学期环校健身跑暨颁奖仪式 03-15
- “廖妈”,太强了! 03-14
高考招生
- 电子科技大学2018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6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7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格拉斯哥学院2015招生简章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