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逸、郑雨嘉:合作顶会论文,齐赴名校深造,这样的好兄弟你慕了吗?
思想的交流往往是科研灵感的来源,无间的合作常常是科研突破的助推器。两个志趣相投的人遇到一起,向着同一个领域探索,成为彼此路上的“同道者”。
这就是来自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国际菁英班本科毕业生刘思逸、郑雨嘉的故事。
从大二至今,刘思逸与郑雨嘉一起合作完成5篇论文,有2篇被国际顶尖学术会议RecSys、AAAI2021收录。本科四年,他们有全身心投入的专注,有过挫折,有过“分歧”,但更有收获。
郑雨嘉(左)和刘思逸(右)
一个词描述对科研的最初感觉
“迷茫。”刘思逸笑着说。
2018年4月,还是大一的刘思逸报名参加了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大数据挑战赛。大赛的主题是基于脱敏和采样后的数据信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活跃的用户。“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数据挖掘,虽然最后我们没能进入复赛,不过这也让我对数据挖掘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正是这次比赛为刘思逸走上科研道路埋下了伏笔。作为国际菁英班的学生,学院给每位同学配备了1对1导师,刘思逸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人工智能方向。他说:“科研让我感受到了之前学习中未尝有的体验,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固定路径,有的只是在未知中探索。因此,那段时间我只好不停地读各种各样的论文,并与老师分享自己的进度。随后在老师与学长的指导下,慢慢对科研有了感觉。”
“新鲜!”郑雨嘉笑着说。
与刘思逸不同,2019年2月,郑雨嘉作为交换生前往台湾科技大学学习。在台湾科技大学期间,郑雨嘉看到身边大部分同学都有着非常多的科研实践经历,他暗自下决心要主动去尝试科研。“那时我自己想了一个题目,和刘思逸一起花了一些时间,完成了论文初稿,并在学院饶云波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后续修改和提交。”而这一次,也成为了两个小伙伴的第一次合作。
一句话总结最“崩溃”的一次科研经历
“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让他们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5月,刘思逸在成电学习,郑雨嘉则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两个人相隔千里,在一次线上研讨中突然迸发出了灵感:“Balancing the multi-level interaction in session - based recommendation”(平衡会话推荐中的多级交互),在这篇工作时序列推荐中第一次引入序列间物品交互的工作。
当时我们想到这个课题时,都非常的兴奋,觉得它一定能在领域内给别人带来一些启发,构成一定的影响。”为此,两个人一边完成着学业,一边远程交互讨论科研。刘思逸顶着十几个小时的时差,用自己休息的时间和郑雨嘉最终共同完成了这篇论文。
然而,现实很快给这两位满心期待的少年泼了一桶冷水。第一次向WWW会议投稿被拒,连夜修改,再被拒,再修改......就这样循环往复,到最后这篇论文还是没能够发表。
对于这段失败的经历,他们认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对我们帮助最大的一段经历。从每次的修改重投中,我们的写作技巧、实验设计等都得到了切实的提升;面对每一个坏消息,我们的心态逐渐平和,对拒稿也不再是那么的恐惧了。这些都帮助着我们一步步成为一个更成熟、更专业的研究者。
一句话总结你们遇到的分歧
“1+1>2!”
2020年3月,在合作“Cold-start Sequential Recommendation via Meta Learner”(《基于元学习的冷启动序列推荐》)这篇文章时,刘思逸和郑雨嘉在设计主体对比实验上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为了“说服”对方,两个人各自都去收集了一些相关文献中的说法,来“补充”自己的观点。他们就像两个赌气的孩子,都想用更全面更权威的知识证明自己才是对的。
序列推荐的元学习任务设置
几个回合的“切磋”下来,两个人竟然都被对方说动了。最终,他们都认同了对方想法的合理性,共同拟定了新的基准方法系列,让文章的主体对比实验更具有说服力。郑雨嘉说:“君子和而不同。观点的碰撞其实是推动一个课题进步的关键因素。每个人都不能够用一个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因此他人所提到的往往是自己理解的不足。通过两个人的‘争论’,我们能够将论文做得更全面、深入,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们的论文被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AAAI 2021(CCF A类会议)接收。
他是个怎样的人?
“刘思逸对科研很有热情。有一次快截稿了,时间却早已是凌晨。打开overleaf(类似于在线共享文档的应用),发现他还在修改,并且很迅速地迭代了一些实验方面的结果,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他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当中去的。这种‘同道者’的感觉让我很感动。”郑雨嘉说。
“郑雨嘉能够时时刻刻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并高效地向目标前进。凭借着这种精神,我们虽然在科研上走了许多的弯路,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许多成果,这一切都非常感谢他。”刘思逸说。
本科毕业后,郑雨嘉与刘思逸后将分别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深造。
“还希望和对方合作吗?”
郑雨嘉笑着说:“当然还想继续和对方合作!”
刘思逸也笑着说道:“我已经开始期待我和他的下一次合作了,我相信未来我们能够合作取得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刘思逸、郑雨嘉:合作顶会论文,齐赴名校深造,这样的好兄弟你慕了吗?
- 上一篇:电子科大首届“数字人文菁英训练营”开营
- 下一篇:学校召开核心通识课专题交流报告会
相关推荐
- 全部保研!看电子科大这个学霸宿舍如何“玩转”青春
- 黄洪钟教授受聘为《中国机械工程学报》第三届编委
-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就指委在我校成立
- 中国林业大数据建设技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 新学期首次校领导接待日在清水河校区举行
- “与主编面对面”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暨学术期刊交流论坛在我校举行
- 学校总结2020-2021春季学期研究生精品课程助教工作
- 杨鹏:把恋爱编成程序题
- 电子科大在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佳绩
- 教育部任命曾勇为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 第三届新四会能力挑战赛精彩上演
- 经管学院党委组织师生赴彭州开展结对共建
- 计算机学院本科生一作论文被计算机领域顶级会议WWW接收
- 外国语学院赴攀枝花开展招生宣传
- 电子科大师生员工热切关注全国两会
- “电子科技大学”学习强国号上线 215万粉丝天团再添新成员
- 电子科大成都脑科学研究院临床医院获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电子学院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师德师风培训会暨青年教师成长分享会
- 格拉斯哥学院举办迎接建党100周年党史读书分享会暨“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
- 信通学院举办“基层就业校友母校行”活动
新闻公告
- 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学习“开学第一课” 03-17
- 学校召开会议部署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王芝同学,你真棒! 03-15
- 张云勇校友:青春之花如何更美? 03-15
- 经管学院启动新学期环校健身跑暨颁奖仪式 03-15
- “廖妈”,太强了! 03-14
高考招生
- 电子科技大学2018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6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7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格拉斯哥学院2015招生简章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