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院邓旭教授团队在 Nature Materials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邓旭教授领导的胶体与智能界面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2018年影响因子39.235)上发表题为“Surface charge printing for programmed droplet transpor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实现了在不依靠外部能量供给情况下液滴的快速长距离自驱动传输,液滴甚至能从超疏水表面下端垂直向上迅速爬升。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博士生孙强强为论文第一作者,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邓旭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Hans-Jürgen Butt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为论文第一单位,这也是电子科技大学首次以第一单位在该期刊发表论文。
?
图1: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现象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这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使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而向下运动。在极度超亲水的表面上,在毛细作用下液滴可以自下而上定向自发传输,产生类似于电子二极管的流体二极管行为[参考文献1]。然而许多工程应用都要涉及到类似荷叶的超疏水的表面,在这样的表面上液滴呈现球状,水与固体表面有着非常小的接触面积[参考文献2]。为了实现在疏水表面上自发定向输运,传统的做法是依赖化学或者结构梯度,从而使液滴产生不对称的驱动力,以克服三相接触线钉扎产生的阻力。然而,现有的办法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传输速度慢或者传输距离短的缺点。尽管借助温度场让液滴维持在莱登夫洛施特(Leidenfrost)状态从而实现液滴的快速运动[参考文献3],但是额外的高温给实际应用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实现常温环境下液滴的自发、快速和定向传输,甚至能克服重力从下往高处运动,是个悬而未决的挑战。
?
?
图2:由可印刷的表面电荷密度梯度介导的液滴输运
图3:水滴反重力垂直向上传输
图4:水滴反重力悬挂传输
该论文第一次引入电荷梯度的概念,即表面电荷密度梯度?(SCD gradient),通过控制撞击高度的连续变化,打印出具有表面电荷密度梯度的特定路径,进而引导水滴的自推进,成功地实现了液滴的快速、长程、无损失传输。这种室温下类似莱登夫洛施特(Leidenfrost)的传输能以高达1.1m/s的速度自推进,传输距离理论上无限制。基于这种表面电荷密度梯度介导的液滴运输,研究人员展示了以水滴作为轮子的小车沿带电路径自推进的过程(Cargo device)。同时,还发展了基于表面电荷打印方法的无枪头式移液枪(Tipless pipette),可用于低表面能和高粘度液滴的无损失转移。
图5:自推进机理和性能对比
?
?
图6:弧线及无限制传输
?
图7:以电荷梯度路径为轨道,水滴为轮子的载物装置
?
?图8:无枪头式移液枪的设计应用
本文提出的固液界面接触分离后的滞留电荷,对流体动力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固液界面的动力学作用中,浸润和带电现象往往是同时存在的。打印表面电荷的方法使我们能够开发新的传感和驱动系统,包括芯片实验室、微流体器件和生物液滴分析装置。液滴打印表面电荷在其他众多领域还具有重要的应用和理论价值,如纳米自组装、影印及静电电化学等领域,同时这有助于加深对接触带电机理的理解。在设计其他多功能表面时,这种疏水表面的电荷效应,也是值得关注的。
(图片来源:图1来源于BestAnimations,图2、图3、图4、图5、图7、图8均来源于参考文献[4],图6来源于参考文献[3])
参考文献:
[1] Jiaqian Li, Xiaofeng Zhou, Jing Li, Lufeng Che, Jun Yao, Glen McHale, Manoj Chaudhury, Zuankai Wang. Topological liquid diode.?Science Advances, 3, eaao3530 (2017)
[2] Xu Deng, Lena Mammen, Hans-Jürgen Butt, Doris Vollmer. Candle soot as a template for a transparent robust superamphiphobic coating.?Science,?335, 67-70. (2012)
[3] Jing Li, Youmin Hou, Yahua Liu, Chonglei Hao, Minfei Li, Manoj Chaudhury, Shuhuai Yao, Zuankai Wang. Directional transport of high-temperature Janus droplet mediated by structural topography. Nature Physics, 12, 606-612 (2016)
[4] Qiangqiang?Sun, Dehui Wang, Yanan Li, Jiahui Zhang, Shuji Ye,Jiaxi Cui, Longquan Chen, Zuankai Wang, Hans-Jürgen?Butt, Doris Vollmer, Xu Deng. Surface charge printing for programmed droplet transport.?Nature?materials?(2019) (DOI: 10.1038/s41563-019-0440-2)
作者简介:
孙强强,基础与前沿研究院2016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其主要研究内容为材料界面性质,包括界面浸润性、表面电荷及与液体的相互作用。在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Nan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13篇(一作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
邓旭,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2015年入选国家青年特聘专家。马普中德联合界面材料伙伴小组组长。主要从事胶体界面、物理化学、仿生材料等相关研究。承担国际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申请欧洲国家发明专利3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研究成果在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文章40余篇。他的科研成果被?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ysics,MIT Technology Review?等多次作为专题报道。?
?
胶体与智能界面团队
?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19-0440-2
课题组主页:http://www.ccsi.uestc.edu.c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基础院邓旭教授团队在 Nature Materials发表研究成果
相关推荐
- 程从琳入选第六届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 电子科大2018年本科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 电子科技大学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
- 张波教授做客电子学院青年教师成长导师论坛
- 第三十五届“成电杯”辩论赛火热开赛
- 用心服务助师生 凝心聚力创一流
- 后勤保障部扎实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 成电应急战“疫”:科技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校领导到学生宿舍看望光电学院大三学子
- 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电子科技大学分营开营
- 学校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专业化建设研修班开班式上作交流发言
- 学校召开川剧《小萝卜头》创作研讨会
- 创业科研两不误,他在成电开启追梦之旅!
- 电子科大新增15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第八届国际控制、自动化与信息科学会议在我校举行
- 格拉斯哥学院召开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学习会
-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来校调研
- 公管学院举行祝小宁教授从教四十周年座谈会
- 学校举办第五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
- “交互新媒体艺术”辅修专业一期第二批项目终期评审会举行
新闻公告
- 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学习“开学第一课” 03-17
- 学校召开会议部署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王芝同学,你真棒! 03-15
- 张云勇校友:青春之花如何更美? 03-15
- 经管学院启动新学期环校健身跑暨颁奖仪式 03-15
- “廖妈”,太强了! 03-14
高考招生
- 电子科技大学2018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6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7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格拉斯哥学院2015招生简章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