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90后,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昔日祖国的花朵,
如今已经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随着文化的涵养、社会的磨砺、榜样的引领,
“90后”一代逐步成长
在无私无畏的奉献中
写就成才之诗
在无怨无悔的坚持中
齐奏奋进之歌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的“90后”:
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
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
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请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90后,到!
一线战疫,90后勇担当
汪 婷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连续两次主动请缨,参与到医院发热门诊的夜班工作,后成为援鄂医疗队队员,大年初一便跟随队伍入驻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在与病魔抗争的战场上,一袭白衣的她用信念做刃。坚守抗疫一线,她曾连续工作35天不休息。细心护理每一位患者,为身边的战友加油鼓劲,汪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90后”的拼搏与担当。
“作为重症人,持续奋战在重症监护室,主动承担高新技术辅助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才能不负党和国家的培养。”
林文静
白衣勇士初战告捷,是凯旋还是留守,林文静选择了后者,进驻雷神山ICU病房,协助护理危重患者。回乡的车票滚烫着乡愁,医者仁心素忧天下之忧。身披白衣,内心却火热,与同事一道在白板上勾勒打气的简笔画,“90后”医护林文静是患者眼中温暖的光芒。
“从出征那刻起,便做好了心理准备,哪里有需要,我便义无反顾地去哪里。”
志愿服务,90后在成长
吴 漾
面对看不见的敌人,英雄的武汉屏住呼吸。防控在各小区甚至街道的志愿者,是遏制病毒传播的岗哨。“90后”大学生吴漾,支援街道抗疫防线,辅助摸排“四类人员”、劝导行人。市民居家不出,粮食供应成为社区的生命线,辅助做好生活物资保障配给,他贡献出了抗疫的坚实力量。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们将携手同行,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肩负起国家发展的时代重担,贡献我们不竭的青年力量。
田 浪
医护人员与病魔零距离较量,志愿家教解他们后顾之忧。源于突发的念头,田浪坚笃地将想法实现,从招募志愿者到组建团队,从联系服务对象到对接授课老师,“90后”的田浪和同学串联起知识输送的道桥。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从病毒传播开始,便没有人能置之事外。我们能做的,或许远没有一线的白衣天使伟大,但我们努力做好自己,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社会责任,90后不止步
黄 山
面对疫情,黄山第一时间带领创业团队,奔赴防疫最前线部署服务机器人。截至目前,越凡多款机器人产品已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华西医院等多家防疫单位上岗,有效减少了医护人员、患者与他人的接触时间与频次,提升了医院的防疫效率。
“任何年龄代际,只要在这个角色上,就应该将这个角色的社会责任全面扛起,不逃避,不抗拒,只专注想办法和执行。”
陈国强
疫情无情,企业公益举措温暖人心。发布悬浮翻译功能,实时视听转换宽慰听障人士“看”天下的迫切心情;免费“电话助理”助力听障人士“听见”关怀的声音;推出“AI无障碍教学”,为国内40多所特殊教育学院提供免费线上教学服务……怀揣“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景,“90后”陈国强带领音书科技倾力让爱听得见,持续向社会输出温暖人心的力量,真正帮助听障人士“看见声音,拥抱梦想”。
“用爱传递温暖,用责任体现担当,我们“90后”要充分利用技术的力量为每个人创造最美好的未来。”
投身科研,90后挑重担
曹忠旭
读博以来,他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中央高校项目1项,成电-之江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项目1项,成电-中天科技联合实验室子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曹忠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奉献青春力量。
“立足于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研究中,我希望自己也能将科学研究成果服务于祖国的发展和建设,科技报国,不负韶华。”
叶贝琳
端正谦虚是她的学习态度,兴趣、梦想激励着她刻苦钻研。围绕超高温陶瓷材料展开研究,她在这一传统而冷门的方向上大胆创新,目前已发表SCI论文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研究从不止步,学习从未停止,未来叶贝琳依旧会在青春的画板上增添色彩。“90后”青年科研工作者肩负重任,争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我们‘90后’科研人正处在当打之年,要主动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扎扎实实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在科研中实现人生价值。”
指导表率,90后在行动
李伶俐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1月23日在学生年级群发出防疫温馨提醒的消息开始,李伶俐便迅速将自己从“假期模式”调整到“抗疫状态”。依托网络全面摸排、实时关注、解决困难、积极引导,向学生们普及防疫知识、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和身体状况、为他们送去关怀与问候。坚定信心、科学抗疫,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平安健康,“90后”辅导员的脚步从未停歇。
“我作为一名‘90后’辅导员,早已将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扛在了肩上,未来,也将不惧风雨,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更加绚丽的青春光芒!”
杨怡斐
“在当前延迟开学的特殊阶段,辅导员就成为连接学生与学校的桥梁纽带。”线上常联系、线下常跑腿、消息即时回、责任不放松,这是防疫期间杨怡斐的日常工作写照。带领全体本科生党员组建党员战疫小组,完成每日报平安工作;发表《“疫”路上感悟中华诗词力量》《从革命史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网文,引领学生以读攻“毒”;面对学生的各种“诉求”,总是有求必应,骑着一辆小电驴奔驰在宿舍区和快递区,为学生代取和寄送个人物品……孜孜不倦的态度从未改变。
“疫情下变的是工作方式,不变的是守护初心;变的是物理距离,不变的是情感温度。”
中国精神,薪火相传,
青年人的模样就是今日中国的模样,
青年人的未来就是明天中国的未来。
担起重任的“90后”青年人们,
正在展现着新时代的硬核担当,
亮出无悔的青春底色。
他们正在为祖国的建设增添新的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90后,到!
相关推荐
- 心理中心与图书馆联合举办心理盲盒阅读分享主题活动
- 自动化学院“教授沙龙”活动开讲
- 第35期研究生“优博论坛”活动举行
- 电子学院举行“ESE护航人—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启动仪式
- 我校两篇博士论文获评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成电学子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中再创佳绩
- 电子科大“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前1‰
- 教学工作坊:专业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经验分享
- 陈意钒教授当选新西兰工程学会会士
- 成电学子在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佳绩
- 【爱国情 奋斗者】王揽校友:对“希望的田野”充满希望
- “新时代高校精准思政高端学术论坛”在电子科技大学召开
- 航空航天学院博士生董明海在《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发表论文
- 机电学院召开青年教师联谊会共商学院发展
- 基础院孙旭平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
- 成电学子在2019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大赛总决赛中获佳绩
- 第13届“成电杯”新生辩论赛开赛
- 再创新高!2018年学校本科深造率超过2/3
- 英才学院本科生在IEEE JETCAS上发表成果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入选信息通信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
新闻公告
- 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学习“开学第一课” 03-17
- 学校召开会议部署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王芝同学,你真棒! 03-15
- 张云勇校友:青春之花如何更美? 03-15
- 经管学院启动新学期环校健身跑暨颁奖仪式 03-15
- “廖妈”,太强了! 03-14
高考招生
- 电子科技大学2018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6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7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格拉斯哥学院2015招生简章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