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锋做客国科大第九场科学家精神报告会
2021年4月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征集来自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消息发布后,无数人想起这位“宇宙追星人”——“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5月19日,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郭红锋走进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主题系列报告第九场报告会,结合自身经历,向国科大师生讲述南仁东倾其一生的赤子之心。国科大人文学院刘晓教授主持本次报告会。
仰望星空,为什么要大望远镜?
“自古以来,人类被美丽的星空所吸引,生发出无限遐想和探索欲望。然而几千年来,人类肉眼观测到的信息量很少,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也很有限。”报告会伊始,郭红锋以“仰望星空”为切入点,回顾望远镜的产生与发展史。
近代,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的天文望远镜(光学望远镜),开创用望远镜观测宇宙的天文学研究工作。以此为基,科学家继续致力做大口径望远镜,以观测、分辨出更暗弱的和更遥远的天体。随之,叶凯士望远镜、胡克望远镜、海尔5米反射望远镜、近代宇宙大爆炸理论等应运而生。
20世纪30年代出现射电天文学,并建立起大型射电望远镜。几十年间,人类发现包括类星体、脉冲星、星际有机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内的3万多个射电源。“科学家们期望在不远的将来,可以使用更大规模的射电望远镜观测更深、更远的宇宙,能够帮助人类更多、更好地了解宇宙的运行机制和演化信息。”郭红锋说道。
20世纪90年代,国际射电天文领域迎来大发展。1991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和郭红锋在日本野边山射电天文台参观当时亚洲最大的45米射电望远镜时,郭红锋听到南仁东感慨道,“我们一定要制造出中国自己的、比这更大的、世界一流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当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为了发展,中国科学家积极参加国际合作,在推进下一代大射电望远镜的过程中发展出中国先导项目——中国独立建造一台500米口径大射电望远镜(FAST)的方案。从此,南仁东与FAST牢牢绑在了一起。
500米口径大射电望远镜(FAST)
建FAST到底有多难?
“提出前人没有做过的大计划,是需要有高度的情怀和勇气的。”郭红锋强调道,“1994年,南老师开始组织筹备FAST建造计划。万事开头难,不光中国没有可以参考的经验,就连国际上的经验也没有。一切都需要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做。”
“FAST前期选址、预研、评估、论证等花的时间远长于施工建造时间,光是选址,就花了12年。”郭红锋提到,各类望远镜对地形、排水、无线电等要求极高,选址极为重要。为了寻找最完美的建立FAST的台址,南仁东拄着杆子,挽着裤腿,翻山越岭。从1994年到2006年,这位较真的“农民工老头”用了12年时间,和FAST项目组同事利用当时最先进的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走访考察400多个洼地,终于找到心中最理想的台址——贵州平塘大窝凼。
南仁东和同事们走访考察洼地
报告会上,郭红锋对南仁东12年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选址路感慨颇深,“很多事情,南老师都亲力亲为。在大山里选址的时候,周围的村民都认识他,连院子里的狗,都只跟在他后面。他说‘那么多团队都参加进来了,我没有退路,每一次做的例行实验,我都要在现场’。”
选址确认后,作为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的南仁东,多次与国内外天文台、研究所、高技术公司、大学等单位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交流探讨。期间,他又组织团队对主动反射面结构、馈源支撑系统、多波段接收机等关键技术,开展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一做就是十余年。”郭红锋说道。
术业有专攻。南仁东虽然读的是无线电专业,但为了FAST工程,他先后学习了天文、力学、金属工艺、绘图等专业知识。“你以为我是天生什么都懂吗?其实我每天都在学。”南仁东凭借着这股较真劲儿,带领FAST项目组克服一次又一次困阻。
2007年FAST工程正式立项,2008年12月奠基典礼,2011年3月25日破土动工,2016年9月全面竣工。“圈梁合拢时,南老师非常开心,爬上去绕着圈梁,像孩子一样奔跑。可FAST又何尝不是他的孩子呢。”郭红锋感慨道。
FAST项目组跟随南仁东艰苦奋斗22年,一路团结协作、攻关克难,实现了中国几代天文人的梦想。如今,FAST项目组的年轻人接过天文探索“交接棒”。他们说,“跟着这些经历众多苦难也没发怨言的前辈、老师、带头人们,自己身体上吃点苦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踏实。”
南仁东绕着FAST圈梁奔跑
报告会最后,郭红锋总结了南仁东22年如一日的创新、严谨、求真和爱国精神,寄语国科大学子,“希望各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也能不负好时光,找到自己一生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也为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
中丹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常皓然会后说道,“看到郭老师分享FAST建成时南仁东先生那张面露孩童般笑容的照片时,心里在想,那是怎样一位科学家才能完成这份重任?是什么样的动力支撑他去学习机械、力学等专业知识?答案必然是南老身上追求真理、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这样一位时代楷模,给我们带来了榜样的力量,激励着青年学子投身科研事业,为国增光。”
“仰望天上的星空,也要仰望历史的星空。南老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科学家精神这笔宝贵财富,将同那颗以南老名字命名的‘南仁东星’一样,明灯般地指引我们抬头看,继续前行。”材料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黄渝婕说道。
责任编辑:高塬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郭红锋做客国科大第九场科学家精神报告会
相关推荐
- 国科大与社科大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在西宁举行
- 材料学院教师赵宇亮、汪卫华、李晋闽获2020年度何梁何利奖
- 国科大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 国科大党委理论中心组举行2020年第四次集体学习研讨
- 国科大经管学院MBA项目获得202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评选活动三大奖项
- 捷报再传!卫星创新院承研的试验六号卫星、天智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 “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举办
- 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在2021国际碳中和与绿色投资大会上发起成立“中国科学院大学零碳研究院”
- 国科大化学入选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基地名单
- 网安学院2005党团支部联合开展“坚守行动,奉献爱心——公益送水”系列接力活动
- 计算机学院702党支部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
- 校领导春节前夕走访慰问老院士、老领导
-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康乐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国科健康科技小镇项目开发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国科大举行
- 中国科学院大学怀柔科学城产业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挂牌
- 国科大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议
- 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验证首发星“太极一号”正式交付国科大
- 高登义走进科学家精神报告会分享不断攀登的人生
- 国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座谈会
新闻公告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举办第二届“雁栖学者云论坛” 03-14
- 国科大党委召开2022年巡察动员部署会 03-14
- 国科大获北京市高校优秀德育工作多项荣誉 03-04
- 国科大党委召开2022年巡察工作交流研讨会 03-02
- 国科大春季开学首日275门本硕课程线上线下开讲 02-22
高考招生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分省分专业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