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校长李树深致2018级本科新生的信
亲爱的同学:
我十分高兴地通知你,你已被录取为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级本科新生。我代表国科大全体师生,向你表示热烈的欢迎!
2018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你们将在入学后不久,迎来国科大建校40周年校庆日。四十岁的国科大,年富力强,蓬勃向上;十八岁的你,风华正茂,青春激扬。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感谢你选择与我们同行,也希望你可以在“离科学最近的地方”,遇见不可思议的自己。
2018年也是国科大首届本科生、你们的2014级学长学姐毕业的年份。四年前的现在,他们和你们一样,收获了寒窗苦读换来的成功喜悦;四年后,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走入了自己心仪的高校继续深造。这个夏天,对于你们和他们,都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去年这个时候,国科大前任校长丁仲礼院士给2017级新生写了一封信,至今读来仍觉得解渴、透彻。我建议你们从学长学姐那里找来,静下心来读一读,认真领悟一位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对即将走入大学校门的你们,有怎样的忠告和期许。
而今天,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你,需要在这个夏天和过去的自己做一次真挚的道别,一切“归零”,并在接下来的四年,尽可能记住我说的这些话。
首先,做人优于做事。学校希望将你们培养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但首先你要是一个人格健全、品行端正的人,一个真诚善良、正直厚道、懂得尊重和感恩的人。你走到今天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栽培和亲友的鼓励,请怀揣感恩之心继续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你尊重师长、尊重同学、尊重与你同向并行以及与你相向偶遇的人。听起来简单的道理,做起来未必容易,那么,请从关爱身边人开始,从学会换位思考开始,从真诚分享开始。做人是做事、成事的基石。我们希望从国科大校门走出的你,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高贵的气质。
第二,责任胜于能力。能考取国科大,说明同学们至少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一个人的成功,能力自然必不可少,但更多时候,做事的责任和担当更为重要。同学们来到国科大后,有机会一定要到雁栖湖校区的“两弹一星纪念馆”去看看,亲身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报国情怀和担当。走入国科大,你要肩负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和使命,要有大格局、宽视野,要做大事、挑大梁。这是我要向你特别强调的。
第三,要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此刻,科学于你,可能犹如浩瀚星河,神秘无垠、多彩绚烂。来到国科大,你便走上了一条探索未知的道路。希望你能勤思、善思,始终葆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有追求真理的信心、有大胆质疑的精神、有挑战权威的勇气。学校为大家提供的科研实践平台就像一个宝库,是否开启、何时开启、怎样开启,主动权掌握在你手中。当然,你也可以向学长和学姐们请教,他们会真心引导你。
第四,要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止于发现问题。科学研究是周而复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优化的过程。希望同学们不但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通过独立思考、理性分析,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这同时也是同学们经过科研训练,不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科研如此,生活、学习亦是如此。
我们在招生时即反复强调,国科大培养的是“追求科学梦想、献身科学事业、立志科学报国”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这是由中国科学院的地位与使命决定的。中国科学院是国家科学技术界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也是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而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任务的重要承担者,是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战略使命的重要依托。
前一段时间,尽管忙于备考,我相信你仍然注意到了“中美贸易战”以及关于中兴通讯的生死困局。残酷的事实再次证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而你们,正是肩负着“科技强国”使命的一代。
亲爱的同学,“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你“飞跃”之前,我郑重地推荐人民出版社的一本新书——《莫辜负新时代》。愿你先通过这本书,清醒地认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客观地考量中国特色及其时空坐标,理智地把握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成熟地规划通往未来的路。
国科大这片科学的沃土已经为你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等着你落地、生根、发芽!
愿你家人安康!愿你前程似锦!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李树深
2018年7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国科大校长李树深致2018级本科新生的信
相关推荐
- 国科大开展2021年秋季学期集中教学新生党支部委员培训
- 国科大举办团学工作交流会
- 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院士2019年新年贺词
- 国科大校长李树深会见重庆市副市长屈谦
- 杨卫院士做客“雁栖湖名家大讲堂”:创新驱动发展与基础研究
- 李树深校长:跨组织科教融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 战疫:国科大在武汉研究生的心里话
- 李树深在国科大建校四十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直播预告
- 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验证首发星“太极一号”正式交付国科大
- 吴岳良会见比利时根特大学校长
- 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院士新春贺词
- 国科大党委召开2022年巡察动员部署会
- 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 高校京西发展联盟成立仪式暨合作论坛在京举行
- 机关党委书记牛晓莉同志向全体党员述职
- 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在2021国际碳中和与绿色投资大会上发起成立“中国科学院大学零碳研究院”
- 国科大三项目入选2021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 公管学院教师参与协办“信息技术与法治建设”论坛
- 吴岳良学术副校长致国科大海外学子的一封信
新闻公告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举办第二届“雁栖学者云论坛” 03-14
- 国科大党委召开2022年巡察动员部署会 03-14
- 国科大获北京市高校优秀德育工作多项荣誉 03-04
- 国科大党委召开2022年巡察工作交流研讨会 03-02
- 国科大春季开学首日275门本硕课程线上线下开讲 02-22
高考招生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分省分专业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