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授乔治·怀特塞兹做客清华论坛主讲软体机器人
清华新闻网11月23日电 11月19日下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乔治·怀特塞兹(George M. Whitesides)应邀访问清华大学并做客清华论坛,在主楼作了题为“软体机器人(Soft Robotics)”的精彩报告。
论坛现场 杨艳宾 摄
怀特塞兹教授概述了软体机器人的概念、发展和优势,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软体机器人的设计以及应用,并展示了由他首创的基于软橡胶的气动软体机器人。
软体机器人这一概念起源于人类对于软体动物的仿生研究。怀特塞兹教授研究组从乌贼、海星以及其它无脊椎动物获得启发,研制了一种有四根“手指”的小型软体机器人,这些“手指”由软橡胶构成,可以像蠕虫一样在非常狭窄的空间里活动。此软体机器人可以准确地抓取水果,筛选食物,甚至可以用来抓取含刺的仙人球,同时又不损害所抓物体,这是传统机器人难以实现的。
基于相似的设计,怀特塞兹教授研究组还研制出了多种软体机器人。利用气体驱动软橡胶的可控可逆形变,软体机器人能够灵活而高效地弯曲、扭转,甚至能够抓起自身重量100多倍的物体。同时,这些软体机器人具有优异的可靠性,在连续抓取2000万次后仍能保持性能稳定。
报告的结尾,怀特塞兹教授认为,相比于主要由金属材料构成的传统机器人,软体机器人具有质量轻、成本低、可回收、易控制等优点,因此可以更好的与人类协作,从而在食品采摘、抓取作业、仓库物品筛选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期“清华论坛”由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张希院士主持。论坛吸引了清华大学各个院系和周边院校的师生来参加,整个主楼接待厅座无虚席。报告之后,大家踊跃提问,怀特塞兹教授逐一耐心回答。最后,张希院士代表清华大学向怀特塞兹教授颁发了清华论坛纪念证书并合影留念。
张希院士向乔治·怀特塞兹教授颁发清华论坛纪念证书 杨艳宾 摄
乔治·怀特塞兹(George M. Whitesides)教授1939年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安娜市,1960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64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怀特塞兹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三院院士,在有机金属化学、纳米技术、超分子组装、核磁共振谱学、物理有机化学、软光刻技术、微流体等诸多领域都有突出贡献,曾荣获1995年亚瑟·科普奖、1998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2003年材料科技京都奖、2005年丹·大卫奖以及2007年普利斯特里奖等奖项。
供稿:化学系 编辑:华山 审核:襄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哈佛大学教授乔治·怀特塞兹做客清华论坛主讲软体机器人
相关推荐
- 【微观清华】毕业季 | 那些令人怀念的人、事和味道
- 航院副教授马维刚获亚洲热物性研究青年科学家奖
- 陈旭会见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校长乌尔里希·吕迪格
- 【线上集中主题团日】校长邱勇参加建环8团支部主题团日
- 清华大学2019届本科生毕业班先进集体答辩会举行
- 【身边榜样】樊富珉:传递幸福的火炬手
- 1959届土木系房9班毕业60年校友座谈会举行
- 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工作队伍能力提升专项”正式启动
- 王希勤会见比利时根特大学校长一行
- 清华地学系牵头推动完成“中国基本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制图”
- 清华深圳研究生院首艘试验母船“清研海试1”号建造完成并离港海试
- 2018年丘成桐中学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清华举行
- 清华大学2位教师9位校友当选2020 IEEE Fellow
- 清华大学举行2018年招生工作总结表彰会
- 清华大学多项跨学科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亮相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清华学子赴四川宜宾开展“洞察中国”全球胜任力社会实践
- 【人物】李骏:驰骋在智能汽车科技创新的广阔征途中
- 生命学院隋森芳课题组报道在突触囊泡与质膜融合导致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SNARE复合体的解聚机制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副校长简·奥德威尔一行访问清华
- 聚焦未来发展,感知汽车力量——清华师生赴日本开展“征辕计划”海外社会实践纪实
新闻公告
高考招生
- 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清华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