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进行时】环境学院线上教学首周顺利进行
清华新闻网2月26日电 新学期正式上课第一周,环境学院共开设线上课程62门,包括本科课程35门,研究生课程27门,其中中文课程14门、全英文课程14门。环境学院强化落实学校“延期返校、正常教学、发挥优势、保质保量”的要求,在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周密部署下,教师们遵照学校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合在线教学的方式方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每天都在不断学习在线授课技术,在微信群中讨论在线课程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形成了环境学院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网络教学软件的操作技巧是大家关注的首要话题。在学校部署了网络教学安排之后,张潇源、董欣等青年老师就积极学习雨课堂、腾讯会议、zoom、录屏软件等网络教学工具并与大家分享。每次上课结束后,大家都在微信群里交流授课经验。
无法面对面教学,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是老师们在云端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大挑战。王慧老师在开设《环境危机与生态重建》新生研讨课时,觉得“因为看不到学生,缺乏眼神交流,心里会觉得有点空”。杨云峰老师在用英语授课时发现语言壁垒在远程交流上比较明显,同学们反应不快。
针对这些问题,各位老师踊跃发言,集思广益。环境学院教授兼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左剑恶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之前拍MOOC时的经验。李俊华老师、董欣老师则分享了同时打开多个窗口,用PPT、微信、视频三者同步直播的经验,帮助大家更好地和学生们沟通交流。余刚老师还结合大家的经验分享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不同类型的课建议采用的不同在线教学方式。
中青年教师在授课教师群里纷纷交流心得,老教授们也不遑多让。李广贺教授周一、周二连续两天上了三次课,包括研究生课程和本科新生研讨课。高强度的课程,积极的态度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一片赞誉。年逾古稀的施汉昌老师采用了雨课堂和腾讯会议结合的方式讲授“废水生物处理的数学模型与新技术”,效果很好。施老师表示:“学生反映总体还不错。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古稀之人也被疫情赶上架讲网络课程,也是一次十分奇特的体验。”学院里的青年教师也纷纷表示,“施老师年过古稀仍一丝不苟执鞭网坛,对待学生的爱心和热心一点都没有变化,真可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施汉昌老师年逾古稀仍积极战斗在网络教学第一线
在掌握了教学软件基础使用技能后,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的老师们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周三上午,王书肖老师采用“腾讯会议+雨课堂录屏直播”方式讲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含实验)”课程。“刚开始对着屏幕讲课还是有点不习惯,很快就进入状态了”。同学们的上课积极性很高,各互动环节参与度均达83%以上,课后多位同学继续与王老师进行了实时在线答疑。王老师说,“由于有雨课堂的数据,对大多数学生的了解程度比实体课堂还是要好,我也有点直播‘上瘾’了!”郝吉明院士在全程听取了本次课程后予以充分肯定,“感觉书肖这堂课很成功,进展顺畅,师生交流频繁,同学们响应活跃。遗憾之处师生感情交流受到影响,同学们难以感受老师的热情、启发式表情。非常良好的开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在周五上第二次课时,王老师通过腾讯会议共享屏幕并结合荷塘雨课堂录屏直播的方式进行授课,在布置预习任务时用了MOOC课程。这样同学们既可以看到PPT中的内容和动画,也可以看到老师本人,感受到老师的热情。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预习内容测试、授课板书及课程讨论反馈
黄霞教授是环境学院首位开设MOOC(慕课)课程的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她就采用了雨课堂+腾讯会议+MOOC相结合的方式讲授“水处理工程”。同学们反映该课堂语速适中,声音清楚,画面清晰。上完课的黄老师兴奋地说道,“很高兴MOOC视频终于派上用场了。雨课堂这种通过问答和学生互动的模式感觉很不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虽然看不到学生,但可以通过学生答题感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左剑恶老师评价道“黄老师的课讲得很顺畅,各种网络技巧都用上了,同学们的反应也很积极!”。环境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吴烨表示:“水处理和大气污染控制两门课拥有MOOC这一独特资源,能用上就是为线上教学锦上添花了!”
黄霞老师充分利用MOOC课程资源来丰富网上教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环境监测”由余刚老师讲授。课程刚刚开始,余老师结合时事热点话题“发热病人进入医院首先应该干什么”来引入“监测”的概念,强调监测的重要性,并且采用雨课堂强调重点的功能,对区域环境状况进行分析,逐步推进监测指标的概念。授课过程中,余老师通过发布习题的功能来“监测”学生学习情况,答题错误率为零,说明授课达到了预期效果。随着下课铃的响起,余老师准时结束了课程,同学们纷纷在线表示感谢。
余刚老师通过对比时事热点等手段引入“监测”概念
特殊时期的清华云课堂,打破了空间局限,传承了清华在任何情况和困境下都坚持教学、坚持学习的精神。有的老师被隔离在外地无法回京,有的老师在国外与国内有时差、实时交流有困难,不少年长老师原本不擅长网络,即便如此,大家还是想方设法学习新技能,在特殊时期,用特殊渠道,继续传递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
供稿:环境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戚天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在线教学进行时】环境学院线上教学首周顺利进行
相关推荐
- 清华大学召开第八届教代会、第二十届工代会第九次会议暨全校教职工大会
- 扎根基层沃土 践行初心使命——研究生骨干基层实践洛阳支队为基层发展贡献力量
- 清华大学1999届校友纪念毕业20周年
- 清华大学2019级本科生军训开训
- 清华不老 青春永在 机械工程系1969届校友毕业50周年座谈会举行
- 【微观清华】祝贺!王小云、邵峰教授获颁未来科学大奖
- 海归学子创新创业座谈会在浙江举行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校党委书记陈旭等出席会议
- 清华微电子所刘泽文团队合作在三维石墨烯光电传感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巴黎政治大学校长费德里克·弥雍一行访问清华
- 清华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做客“荷声讲坛”倡导做美育时代的审美人
- 致敬五星红旗 谱写青春华章 清华大学举行2019-2020学年度升国旗仪式
- 王希勤率团访问香港 推进清华与香港高校的合作
- 在共和国的旗帜下谱写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壮丽篇章
- 【清华名师谈学风】顾毓琇:工程学生应该注重什么
- 大篷车课堂完成“北极圈采访写作”教学
- 【向祖国告白】土木系直博生赵鹤:青年一代要稳稳接住传到我们手上的接力棒!
- 电子系博士生王碧钗获2019年马可尼学会青年学者奖
- 德国科德宝特种化工集团总裁文汉德做客清华论坛-世文系列讲座
- 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共同主办2018年区块链国际研讨会
新闻公告
高考招生
- 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清华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