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年】学生代表、土木系郭宇韬在学风建设大会上的发言
?学生代表郭宇韬在学风建设大会上发言 李派 摄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大会。我是来自土木系直博五年级的郭宇韬,导师是聂建国教授。在此我想分享我和导师之间的一些故事,也谈一谈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治学为学的一些体会。
传道授业解惑,聂老师首先为我指引的是一条大道。大四时我与聂老师的第一次谈话中跟他请教未来发展,我说自己目前未曾尝试尚不知如何选择。聂老师说没关系,不同的道路都是建设国家,都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以后你会对社会和自身有更深的认识,也会知道哪里需要你,到时候要记住初心。读博后聂老师给予我很多人生方向的引导,“工程科技源于工程、服务工程、高于工程、引领工程”,他说只有自己深入其中,才会知道究竟有什么问题,又该做些什么。我在博一的时候参与到武汉天河机场马家湖跨线桥的研究设计中,聂老师多次派我去参加评审会、进行现场考察,归来后反复讨论。“有些问题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为造成的,我们作为一名工程师一定要有专业良知、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不能制造问题再解决问题。”我渐渐明白,一个行业的进步,是需要各个相关的部门、人员共同努力去推动的,聂老师对于职业选择上的宽广胸怀,对于学生的多方位的支持,其实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同归。
聂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他强调创新,我的第一篇论文组合结构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便是课题组在相关领域的初次尝试。最开始是一个工程问题,从工程问题中延伸出科研问题,聂老师全程悉心指导。文章成型后聂老师逐字逐句地修改,前前后后改了3遍,短短6页的文章修改多达301处,可谓字斟句酌,用心良苦,让我知道了学术论文写作中的严谨性要求之高。聂老师细致入微地为我改正了文中的9个错别字,看着老师的修改痕迹,我感到非常愧疚,老师都有时间来进行这么细致的工作,我为什么不自己多检查几遍,改正这种简单的错误呢?从那以后我便养成了仔细斟酌的习惯,在后来的科研工作、和与师弟师妹的交流中也不断追求这种严谨。这篇文章后来有了更深入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在建的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原计划采用传统混凝土结构,我们结合之前的研究,建议采用创新组合结构形式。新结构形式由于自重较轻,其在伶仃航道的疏浚量可减少500余万方,减少费用近10亿,极大地减少对珠江口海域的污染。但新型结构设计面临困难,原方案准备照搬日本的,聂老师认为我国在该领域应当有自主创新。他指导我进行其中受力机理的研究,这进一步成为我的博士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工程,节省钢材近2万吨,产生了较大的技术经济价值。聂老师从来不问文章数量,只问科研价值、工程价值、社会价值,只问研究是否有创新和提高,是否有利于国家和人民。他曾指导我进行国防项目导弹发射井和空军防护门的研究,成果不能发论文,但却意义重大;就在昨天我们还在讨论新型装配式结构,分析这项新技术对于业界的意义。
聂老师对于专业的热爱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他有一台照相机,每到一个地方出差,总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附近的工程项目考察。听聂老师讲课我感慨其中案例之多,后来我才知道那些照片都是他自己拍来的。有一次工程现场的人跟我说,几十米高的桥台聂老师非要亲自上去,全过程他们紧张得不行。聂老师思考问题非常投入,甚至忘记了时间。有一次我们讨论问题暂时无果,却在另一次讨论其他事项的时候,他突然恍然大悟地说:“这不是受弯问题而是冲切问题!”当我反应过来老师意思的时候,我发现老师的喜悦是那样的简单纯净,我想赤子之心大概便是如此吧。忘我的工作难免会影响身体健康,我常为聂老师的眼部问题担心,还好老师会偶尔和我们一起运动,说医生叮嘱他这样更有利于工作。
有一项调研问如果把导师比作一种动物你如何选择,我选了大熊猫,不仅因为聂老师的研究于社会而言十分重要,还因为聂老师平易近人,可爱可亲,总是在生活上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聂老师可谓是课题组的八卦中心,对我们的个人情况了如指掌,我们甚至怀疑他专门设置了情报人员。聂老师热衷给单身同学介绍对象,虽然成功率不高,但也乐此不疲。聂老师还喜欢做饭,有一年女生节和我们一起下厨,一边炒菜还一边跟我们说做研究就像做饭,要抓关键问题,拿捏火候。我常在学堂路上碰到骑单车的聂老师,略显斑白的头发非常整齐,我从背后一眼就可以认出来。每次打招呼说到回去做饭,聂老师不免又要与我分享一下相关心得,说做鱼要怎样入味,说豆腐怎样煮口感比较好。然而聂老师的背影,在我的眼中越发显得高大,做大学问如烹小鲜,他让我看到的是白发丹心,是家国情怀,是广阔蓝天。
不止是聂老师,这种严谨、务实、求真的治学精神在课题组传承。我在国外访学时曾与正在做博后的师兄讨论学术问题,他建议我如果觉得意义不大,那么不如去做更有意义的事,“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那还是弃了好”。师兄虽然文章不多,但每一篇的难度都很大,27岁的他现在已经入职浙大成为博导。不仅是我所知的,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像聂老师这样,将一种或许可以统称为“清华”的精神用自己的言行去传承。受恩于师,自不敢忘,我也成为了一名辅导员,希望将自己学得的一点东西传递下去;我也希望在未来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能为行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为学之我见,其实是我见之为学,这种种热爱、付出、笃定、坚守、初心,只有自己见到,才体会到其味之真,其意之深。读博这些年,我看到的和学到的,是细致严谨,是不断创新,是朴实无华,是见微知著,是如水一般的纯净,又如火一般的热情,是一颗赤子之心。这些精神,一如聂老师的背影,将成为我未来道路的指路明灯。
谢谢大家!
(清华新闻网12月1日电)
编辑:李晨晖
审核:吕 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学风建设年】学生代表、土木系郭宇韬在学风建设大会上的发言
相关推荐
- 校长邱勇调研国际处
- 【身边榜样】范维澄:从未放弃过对创新和进步的追求
- 探索数字化时代的组织赋能和人才发展变革之道 2019清华大学人才发展论坛举行
- 【主题教育】校机关党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实践
- 清华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种出中国自己的“苹果树”——岳光溪院士做客“真人图书馆”第46期
- 践行实业兴邦,感受机械力量——机械工程系“机械力量”院系级实践项目纪实
- 清华大学与华为公司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 德国汉诺威大学清华日暨合作协议备忘录签署仪式举行
- 【微观清华】2018清华辅导员大会实录 | 六十五年风雨同行,这些荣誉由全体“双肩挑”辅导员共享!
- 清华大学2019年科研创新交流会举行
- 【与你相逢的24小时】阮鹏:带女儿来清华“熏一熏”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9年度论坛在京举办 清华汽车系专家热议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
- 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教师邱宇在国际顶级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 证明一类稳定条件空间的连通性
- 2019清华体育高层论坛探讨学校体育实践和文化建设
- 清华大学节能监管平台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党总支成立大会举行
- 2019年第十二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举行
- 清华举办“包容与多样”无障碍发展国际学术大会 发布《通用无障碍发展北京宣言》
- 【身边榜样】张羽:积极忘我,至心为人
新闻公告
高考招生
- 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清华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